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作者

马亮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兰干乡中心小学848400

引言

“教—学—评”一致性是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具有内容全面、逻辑完整、形式多元等特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引入“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构建“教学评”互相引导、互相驱动的教学体系,可以助力语文课程教学完整、深度、高效实施,多维度培育学生,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

1.1 可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系统培养。通过将知识教学、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有机统一,能够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核心,避免教学目标偏离。小学语文实施“教学评”一致性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引;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导向,从而有效促进其实现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阅读、写作、表达等关键能力,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框架下,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清晰了解“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由此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其学习的方向感和掌控感。与此同时,伴随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能让学生及时看到进步,获得成就感;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其发现自身优势,建立学习信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引导其从“被动接受”转向“自主探究”,逐步形成持续的学习内驱力,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没有重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教学只停留在表面。此外,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并没有有针对性地展开读后续写,造成阅读和写作相脱离。再加上,学生只是单独地围绕语文学科进行学习,并没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相联系。课堂整体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只停留在课本表面,教师也没有引入创新创意的方法,最终的评价也只是围绕着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真正让评价发挥作用。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是教师针对学生所展开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会给整体的语文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策略

3.1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

设定精准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组织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评价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需要打破固有、传统的三维目标规划设计体系,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当作导向与立足点,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使用能力、文化意识、审美素养等当作切入点,规划设定针对性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具有驱动性、引导性、互动性等特点,能够助力教学活动、评价活动组织开展。

3.2 结合学情设计学习活动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在于精准地诊断学情。学情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确保教学活动适切性与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系统把握学生的学情:一是知识储备水平,包括字词基础、阅读积累等;二是认知发展特点,涉及思维品质、学习策略等;三是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等。通过多维度学情诊断,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进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设计策略上,教师应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设计框架:首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其次,采用分层递进的活动结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融入游戏化学习元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融入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能正确认知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形成文化自信心。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对文化内容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可能逐渐失去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认识更多传统文化、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3.4 实施全方位的教学评价

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环节需重视,分别是教学激励机制设计与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通过教学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信心。教学评价的作用在于它能及时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激励机制的应用,在教育活动中,采取赞赏和奖励等手段,对学生的付出与成长给予即时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热情。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评价手段,以确保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在考查学生表现时,教师不应局限于分数高低,而需要全面考量其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行为、采用的策略,以及心理与态度层面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一致性都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抓住两者之间的关联,并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设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玥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2):94-96.

[2]王金妹 . 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3(23):21-23.

[3]廖秋婷 .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0):148-150.

[4]杨雪,张春莉,刘冠男.教、学、评一致性 : 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的一些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