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意识渗透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者

周婷婷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边院镇过村小学 271617

引言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文化意识启蒙的过程。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从整体性出发,突出主题意义与语境联系,从而避免零散的知识堆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意识的渗透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点。通过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对话教学,学生不仅能提高交流能力,还能在真实语境中体验文化差异与沟通策略。本文尝试以文化意识为切入点,探讨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径,期望为实践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意识缺失问题

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大单元对话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语篇的整体性和情境性,但文化意识的缺失依然较为明显。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忽略了文化因素在对话学习中的渗透,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停留在词汇、句型的机械记忆层面。缺乏文化语境的语言训练会导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出现“语言孤岛”现象,即掌握了语法和表达形式,却无法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应用。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存在一定局限,部分内容偏重于语言技能目标,却对文化背景、交际习俗等介绍不足,限制了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受到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的制约,更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单元的语言点,而不太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对话教学往往围绕课本对话展开,缺少对比、延伸和拓展,学生学习的语言语境与真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少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种偏重结果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跨文化思维,影响了他们语言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部分教师在文化意识的渗透过程中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文化内容的呈现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简单讲解,而缺乏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更为有效的策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接受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在学习日常问候的对话时,教师可能仅仅告诉学生中西方问候方式的差异,却没有通过真实语境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文化差异下的交际方式。这种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也削弱了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文化意识渗透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在文化意识渗透的视角下,英语对话大单元教学需要在教学理念、内容设计和课堂活动上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设计应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把文化意识融入到单元主题之中,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建立对文化差异的理解。通过整体化的单元规划,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技能目标的达成,更要重视文化目标的设定。在设计“家庭与学校”主题时,可以引入中西方家庭角色分工的差异,通过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对话中体现不同文化下的交流习惯,从而实现语言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与任务的综合性。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完成对话交流。在学习“购物”单元时,可以模拟中西方超市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完成交易的对话,并在交流过程中体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语言运用的真实性,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文化适应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任务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结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把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内化为实际交际能力。

教学评价机制也需要注重文化意识的考察。在传统评价体系中,学生的成绩往往依赖于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缺乏对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全面评估,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忽视文化层面的学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在评价环节中加入文化维度的考量,例如通过对话展示、跨文化小组讨论、情境角色表演、项目汇报和文化比较活动等多样形式,全面检验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能否灵活体现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应对。通过这种动态、多元的评价模式,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这种评价方式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关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意识的提升,实现知识、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意识驱动下的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教学成效分析

将文化意识渗透到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与文化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参与对话任务时,逐渐学会运用文化知识来理解和表达,这使他们的语言输出更贴近交际实际。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学生不再局限于机械模仿课本对话,而是能够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创新表达,展现出更强的交际能力和文化敏感性。这种教学成效不仅体现在课堂内的积极互动,还延伸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外部文化接触时的自信与灵活应对。

教师在文化意识驱动下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整体化的大单元设计,教师在课堂组织和内容呈现上更加注重文化视角的融入,从而拓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跨文化讨论、情境模拟以及项目化学习等形式,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策略,这使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摆脱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注重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解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与文化理解的促进者。文化渗透的教学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路径,使他们逐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教学思维,能够在教学研究与课堂实践中更好地结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这种转变有效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也为课堂注入了更加鲜活的教育元素,形成良性的教与学互动循环。

在成效评估方面,文化意识驱动下的对话大单元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建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外语文化的理解,也对本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反思和认同。这种双向认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世界观和跨文化交际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实证研究与课堂观察可以发现,文化意识渗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语言成绩、课堂参与度和文化理解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验证了其在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结语

本文围绕文化意识渗透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优化路径,并通过教学成效分析证明了其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将文化意识系统地融入小学英语对话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文化渗透的教学机制,推动小学英语教学走向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艳 ; 陈志宏 .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3,12(4):56- 62.

[2] 孙婷 ; 周凯 . 大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英语课堂对话设计探索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44(7):112- 118.

[3] 郑晓慧; 吕鹏. 跨文化意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 ,2023,36(9):74-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