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指导下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研究

作者

潘艳

金华市婺城区九峰职业学校

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情感真挚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语文;审美教育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中职语文散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在散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欣赏散文的魅力。同时,新课标也倡导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行精准分析,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为中职语文散文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散文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通过散文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阅读散文时能够深入体会文章的美感,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散文往往以情感为核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散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能力,使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散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审美教育,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种鉴赏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使他们更加热爱文学,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中还发挥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审美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审美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课标指导下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策略

(一)个性化解读文本,培养审美感知力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散文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鼓励他们突破传统框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探索和感受散文的独特美感。在教授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解读环节,让学生们自由表达对文章中荷塘月色景象的个性化理解。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被月色下荷塘的宁静与神秘所吸引,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之美;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会从细腻的文字中捕捉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迷茫,体会到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波动。通过这样的个性化解读,学生们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还能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挖掘散文的深层内涵。这种互动式的审美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散文文本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感知力,使他们在欣赏散文之美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赏析重要词句,提升审美理解力

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文本赏析能力,特别是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那些承载着丰富美感和深刻意义的关键词句。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诸如“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等,作为赏析的焦点。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分析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学生们能够逐步揭开济南冬天温暖祥和的面纱,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宁静与满足。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赏析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还促使他们在品味语言之美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理解力,学会从细微之处捕捉生活的美好,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人文情怀。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审美体验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沉浸式的审美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散文中的美感和情感。以教授《月是故乡明》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学生带入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乡月夜场景中。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学生可以自由地漫步于月光照耀下的田野、小径和村舍之间,亲眼目睹那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夜空,亲身感受月色下故乡的宁静与祥和。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欣赏到月色下的故乡美景,还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还帮助他们在情感上与散文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散文中的美感和情感。

(四)开展创作实践,培养审美创造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散文创作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审美创造力。通过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和创作特色。在教授完一篇散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或创作实践。例如,在学习了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并借鉴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通过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并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散文场景。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帮助他们在情感上与散文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散文中的美感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占少志.新课标指导下中职语文散文单元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研究[J].长江小说鉴赏,2024,(36):121-124.

[2]张扬辉.中职语文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实践对策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