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运用探究

作者

张玲玲

凉山卫生学校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引言:中职数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生活化理念的引入,为中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将数学教学活动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下,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生活。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因素。中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相对完整的阶段,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以课本为主线,围绕课本例子展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活化理念的引入,使教师能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化素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简单形象的生活化元素,如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实际问题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数列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银行存款利息计算、贷款还款方式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

中职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生活化理念下,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生活化情境,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化、具象化处理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几何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如建筑、包装盒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形状、结构特征,从而加深对空间几何体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又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出租车计费、水电费计算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本质,降低学习难度。

(三)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数学课程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生活化理念强调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活动,让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教材,挖掘生活素材

在生活化理念引导下,教师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立足教材,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逐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深入了解数学学科蕴含的抽象知识,从实际生活出发,对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化素材进行搜寻和挖掘,并进行有机融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和简单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 “不等式的应用” 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入公交车上的座位分配、食堂排队打饭、商场购物打折等生活化素材。这些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不等式的应用这一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如设计一个关于装修预算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不等式应用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类似问题[2]。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或学习兴趣不高,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遵循生活化教学理念,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实际生活收集和筛选一些可用的生活化素材,借助多媒体图文展现、音视频等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跟随情境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 “概率初步” 时,教师通过了解、分析该章节蕴含的数学知识,明确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概率定义,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仅根据教材呈现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可能性与概率的关系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出现理解不清等情况。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搜寻一些生活化素材,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设计一个抽奖活动,让学生模拟抽奖过程,分析抽奖结果的可能性,从而引出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教师还可以将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以动态视频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在观看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后,可以对展现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降低概率相关知识的学习难度。

(三)引入实际生活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问题研究兴趣,实现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培养。例如,在讲解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时,本章节教学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为了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如为纪念三峡截流工程,三峡工程建设纪念馆准备从一个底面很不规则的锥形花岗石上,用电锯截取一个三棱锥做陈列品用,要保证锯面平整,应该怎样在三个侧面上画出截锯线?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峡截流工程使用的像金字塔形状的四面体,并做出假设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任取一点在平面内作过点与其他平面相交的截据线[3]。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活动顺畅进行。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教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理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未来的中职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其应用,让数学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数学学习中提升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宗仁 . 生活化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西部素质教育 , 2016, 2(23):1.

[2] 王佳斌 . 生活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才智 ,2015(25):2.

[3] 李淳燕 . 生活化教学在中职数学中的应用 [J]. 才智 ,2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