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智慧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优化对策

作者

陈思怡 滕秋玲

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他们之间优化组合形成的质态跃升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征。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智慧养老赋能。

1、引导技能升级与角色重塑,激发新质生产力赋能活力

劳动者是社会现代学的一种概念,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口总和,他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有活跃度,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人群。在现代养老活动中,劳动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转变以单一劳动力型为主要思想,向多元化角色转型。第一,培养多元发展人才。强化高校及职业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供给体系。首先,应引导高等教育机构及职业学校增设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学科和专业,确保学生接受全面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具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建立高校与社会养老企业、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解决行业“护工荒”现象。第二,增强社会就业引力。优化就业环境,设立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与服务岗位,改善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但不限于提高薪资水平、完善福利保障、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与晋升机制,以此增强职业认同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于养老服务事业。

2、促进劳动资料创新与升级,启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引擎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用来改变自然物质形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任何的劳动资料都具有社会性、发展性、多样性等五个特点,与劳动者的劳动活动共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劳动资料的进一步智能化升级和完善。第一,技术资源的优化升级。通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养老服务,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态的智能化监测与管理,从而有效预防疾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二,设备资源的更新改造。前沿智能科技形成的适老化产物在构建高度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技术支持体系中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引入易于操作且具备良好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功能的智能设备,利用实时数据传导和后台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实时收集并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参数,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加强易用性和适老化设计,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如大字体、语音提示等功能,设计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减少冗余功能和复杂的操作流程,降低老年人使用新技术的门槛。第三,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政府完善相关数据库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和存储老年人基本情况、身体健康和服务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为养老服务统计管理与政策落实考察提供大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完善政府到社区养老医疗自上而下的养老服务信息互通,平台数据综合评价,从而保障服务质量,形成“安全、可控”的渐进式原则。

3、聚焦老年群体特点需求,助力老年融入新生产力时代

老年人是新生产力时代下“智慧养老”服务的对象,针对部分相关群体记忆力衰退、思维速度减慢但等身体机能弱化现实因素,但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广泛却不具备客观发展条件的学习爱好,需要通过“广撒网,多敛鱼”的手段捕捉到老年群体的个性与共性,通过多项举措使老年群体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构建智能辅助系统。开发适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智能辅助技术,通过多地域语音识别系统及简化版的智能手机,降低老年人的学术性依赖,不需要学习过多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实施终身教育计划。通过开设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和网络在线教育平台,提供面对面或者网上一对一的知识传输途径,普及互联网、智能应用的基础性知识和使用方法,帮助老年人提高数字技术和操作能力,提高老年人的数字素养。第三,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家庭作为最直接且亲密的互助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了向受过良好教育的子女或侄女等亲属求助的机会。第四,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强化社会媒体,志愿中心,社会公共组织对老年人群体的包容与关怀,增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度,降低他们在使用新时代下的产物时因产生社会边缘感而引发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希望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帮助老年人克服生理限制,激发其潜在能力,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探索生产要素重组与优化,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升级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组与优化,指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重新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产出。生产要素的配置离不开上层建筑的高质量统筹与规划。第一,修缮法律法规条文。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智慧养老的技术标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环节合法合规,同时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因技术滥用导致的伦理问题。第二,加强政府监管评估。政府应建立健全智慧养老服务的准入制度、评价体系和退出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市场上提供的各类智慧养老服务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政府还应引导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评估内容应涵盖技术性能、用户体验、安全性等多个维度,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第三,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将分散在不同主体手中的资源进行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该平台应涵盖养老服务供需信息、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内容,为老年人及其家属、养老服务提供商、科研机构等多方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精准匹配老年人的需求与服务商的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

浙江省新苗项目编号:2025R442A011

作者:陈思怡(2004-)女,汉族,浙江湖州,本科智慧养老。指导老师:滕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