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象棋融入课堂教学的作用与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戴松顺

苏州市第三青少年业余体校 江苏苏州 215000

引言: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载体具有现实意义。而象棋融合了智育、德育和美育三大内容,能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但是如何跳出象棋游戏的范畴,融入日常学习,发挥好象棋智育功能,这还有待于继续深入探索,这也是本文试图破解的一个问题

1. 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技术体系概述

象棋融入课堂的教学不止是技能的传授或者仅仅是作为课间的一种休闲方式,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作为素质教育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首先是在智育方面,因为象棋有“智慧的体操”之称,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下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并进行预测的过程,必须要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下棋走一步看到三步甚至十步以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而每一子都是对自己要走路线的计算和思考,人的大脑如同模拟出了一张棋盘,在自己的脑子里不停地经历不同的棋局展开,不断地思考着不同走法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也就相当于有了这样的心算训练,这就有助于学生的工作记忆的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棋盘里面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就需要学生做出“智慧的体操”的战略性部署,就必须学会用心做长远打算与根据情况变化运用合理战术的方法,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会比平时更长,看待事物会更加全面周全,才会有考虑长远、整体谋划的能力[1]。

一方面,在德育层面来看,象棋是一个囊括了社会伦理的大千世界的一个微型课堂,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格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的每一步棋都是生活的一个缩影,棋盘上规则便是铁律。“摸子走子,落子无悔”的规则深深地教育着学生们要心存敬畏,尊重制度,遵守规则。从象棋的角度来讲它也是一门非常有内涵的挫折教育之课。每一个棋手要学会接受失败,用一副惨淡的失利图纸来反观自己的心思,把怠惰与狂燥压抑住,磨砺出自己的坚强意志,才能做到以“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保持情绪稳定。这种经历对于在人生的顺境当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学生而言是一堂十分珍贵的人生必修课。

棋盘上丝丝入扣的棋理棋路、布局攻防、错综对称的棋局体现出秩序之美;布局技巧、杀法组合等精妙调度充满着创造之美的艺术;高手对局讲究“以棋会友”“以棋会友”合一的艺术之境,亦可让学生得到熏陶,受到感染,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对于学生的心育来说,下棋讲究静心思考,能够让那些习惯了快节奏、多刺激的学生坐下来,放下杂念,通过“以棋会友”,培养学生心态平和,养成在寂静、安宁下做事情的习惯;用一种更高雅的途径实现学生由外在的需要变成内在的需求,成为减压的一种方式,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另外一种可能,即形成他们之间利用棋类作为载体的交流形式。

象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象棋文化的内涵,在于棋盘之上一方一地间的运筹帷幄、战略取舍,“舍车保帅”的谋略,处处凝结着中国哲学思想、军事谋略和历史文化等元素,是历代先贤的历史结晶。学生们不单是从中学会了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棋局“楚河汉界”,懂得了中国历史,悟透了棋中底蕴“将帅仕象”,感受到了祖国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进而成长为积极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概括起来说,把象棋引入课堂,它的重要价值是一个从多个方面,多层次地增进课堂教育的功能性所在,主要从发展智力、塑造人格、浸润审美、传承文化这四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影响,是知行合一、厚德载物的现实路径。

2. 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技术的四个核心发展方向

把象棋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是实现象棋价值的具体举措,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多管齐下,形成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育人网络。其主要路径就是将其上升为一门独立于学科之外的校本特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架构。即:把象棋列入学校的课程安排之中,并编订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校本教材(如从棋盘棋子入手讲解、讲授几种基本杀法;随后介绍开局原理、中局战术、残局定式),并由专任或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兼课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保证象棋课堂教学的专业化与规范性,在评价方面,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规则的理解能力,关键是一个素质类课程应有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养成都能够被体现出来[2]。

为充分发挥象棋教育的最大效益,使它成为课堂的一部分,那就需要探讨如何与主科融合的问题。怎样找到棋与每门学科之间结合点,把两者关系融会贯通,并且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变为生动的教学实例和工具?这些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重点。一个马的行棋步法共有 8 种不同的走法,在这种限定条件下进行走棋方式的各种变化分析,其实就是一种有趣的数学模型及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语文老师可以把“象棋”当成一种绝妙的学习资源,在象棋的大背景下把浩瀚繁多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如:丢卒保车、马后炮)、各个时代的棋手的故事串联起来组成教材;教给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写作;把棋盘背后的典故作为一篇好文章来讲解和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和应用能力。在历史课或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关于象棋包含的军事思想讨论、棋子位置和棋局状态的规定体现了公平和诚信这两种美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观棋不语非君子”反映出来的仁义之礼。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外,把象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外拓展活动形式,融入到课后服务以及学校的社团文化之中去,也是培养学生广泛兴趣和发现特长人才的大好场所。可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立校级、班级分层俱乐部,比如基础班作为推广类,提高班作为竞技类,区分不同的需求。同时在校期间可结合实际分时间段组织校内各等级或校级、校际各类赛事,如班级赛,年级擂台赛或者举行“校园棋王”争霸赛等活动,有利于营造浓郁的校园竞技氛围,利于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竞争意识。另外还可以从原来的设计思路中加入象棋真人秀、“校园棋王”、“校园棋王”等活动,效果会更佳。同时也可以把棋盘、棋子作为游戏道具服务于现场,生动有趣。还将象棋纳入课后服务项目,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欢乐时日,成为一门孩子的寓教于乐的好课程。

象棋应该在校园环境中无处不在,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把象棋打造成为弥漫在校园环境的空气一般存在的隐形文化因子,比如可以在学校图书馆设一个棋艺角,在学校走廊墙壁上画一条关于中国象棋文化的长廊,或者将学校花园角落的一张普通的桌子换成一块具有象棋镂空图案的石桌,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来下棋。此外,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引进优质的象棋教学软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互联网形式开展象棋的学习;再者是大力推进“家校共育”,可组织“亲子对弈”比赛,举办家庭象棋赛等,引导学生将所学象棋知识带回家,与家长开展比赛,让家长参与其中,促进家庭和睦的同时又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将象棋从校园走进家庭,不仅让孩子有爱好,更成为凝聚人心的良好纽带,用象棋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此这般才能真正将象棋上升到为一项优良的文化传统并且全方位地发挥出应有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将象棋融入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实和五育并举的具体抓手;课堂化、融合化、活动化、文化的多维路径能充分发挥象棋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独特优势;长远来看需要实现与新时代育人理念及未来发展需求的紧密契合,赋予象棋进校园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炳熹 . 象棋活动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探析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10(15): 143-144.

[2] 刘雪梅.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研究——以某小学“象棋文化”特色课程为例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1, (08):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