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
付亚杰
青海大学 化工学院 青海西宁 810016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 [1]。对于化工原理这类工程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其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动量、热量、质量传递(“三传”)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键载体[2]。因此,开展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化工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面临以下问题:(1)思政内容缺乏整合:思政元素挖掘零散,未形成系统体系,多为案例堆砌,缺乏连贯性与深度;(2)融入方式生硬:存在“贴标签”的问题,案例陈旧且脱离行业前沿,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3)评价体系不完善:以专业知识量化评价为主,思政素养评价缺失标准与反馈环节;(4)教师素养不足:缺乏思政培训与工程实践经验,对思政内涵理解不深,融合技巧欠缺[3]。
针对以上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元素构建、方法创新、评价完善、教师培养四维度优化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以期为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2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2.1 构建系统化思政元素体系
利用网络平台和人工智能工具获取更多思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同时以“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程伦理、绿色理念”为核心,按 “理论基础 - 单元操作 - 工程实践 - 前沿发展”多个层面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理论基础层面,可以结合传递规律渗透探究精神与治学态度;在单元操作层面,可以关联“西气东输”“稀土萃取” 等案例融入担当精神与民族自豪感;在工程实践层面,可以通过实验规范与设计标准强化诚信与责任;在前沿发展层面,可以依托新技术传递创新使命。由此可以构建系统化思政元素体系。
2.2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以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为核心引领,立足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在传统讲授与课堂互动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和工程案例教学等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素养培育的紧密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人工智能找思政案例,经雨课堂供学生课前学习,课堂聚焦重难点与思政元素剖析,课后结合实验巩固学习、深化感悟;问题引导式教学于课程导入时提出生活化问题,如热传导章节的 “铁凳与木凳温度差异” 问题,引导学生研讨并结合知识点解析思政元素;工程案例教学通过视频展示相关案例,如流体静力学章节的青海龙羊峡水电站案例、流量测量章节的毕托管警示案例,以及伯努利、屠呦呦等科学家事迹,传递价值观与科学家精神。
2.3 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为精准评价化工原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需以 “知识掌握、价值塑造、能力达成” 为导向,构建“过程 + 结果”、“定量 + 定性” 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将课程思政权重设定为总成绩的 20%~30% ,并嵌入全教学环节:平时作业设计“专业 + 思政”融合题型,按思政与专业知识关联度、价值认知准确性等指标评分;课堂表现从工程伦理阐释、科学家精神认同等维度动态赋分;小组讨论围绕特色案例开展,结合教师与小组互评衡量价值共识达成;期末考试尝试增设思政融合试题,占卷面总分不低于 20% 。同时构建 “三维反馈” 闭环评估机制:学生维度通过问卷与作业感悟分析捕捉认知认同,教师维度由跨域评议小组进行课堂观察与成果复盘,成果维度依托 “思政成果档案库” 收录实践案例并评估长效性。该体系可打破 “重知识轻价值” 局限,推动课程思政深度内化,保障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职业伦理,助力德才兼备化工人才培养。
2.4 培养教师政治素养
教师作为理论知识传授者与课程思政核心实施者,其思政素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思政落地的关键支撑,需在强化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基础上精准发力:一方面主动参与学校政治学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活动,深入研习党的先进思想,系统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政元素融入能力,同时通过研读政治书籍、关注时政热点、参与教学研讨等多元路径,精进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技巧;另一方面坚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严守自我要求,锤炼良好师德师风,以自身言行引领学生成长,为培育兼具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筑牢根基。
3 结语
本文立足化工原理课程的工程性与实践性特征,从思政元素构建、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优化、教师素质培养四个方面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专业教育与价值塑造的协同推进提供了实践框架。然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探索和深化。未来,还应进一步深耕思政内涵与专业知识的内在关联,挖掘更多潜藏于化工发展史、工程实践及行业前沿中的思政元素;持续迭代教学手段,推动技术赋能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实践研讨,强化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真正实现思政元素从“外在嵌入”到“内在共生”的转变。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不断打磨与推广,化工原理课程将更高效地发挥育人价值,为化工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科技进步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秦正龙,黄芳敏. 化工原理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探索[J].化工时刊,2020,34(07):33-36.
[2] 王磊, 杜薇, 管国锋.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20(5):19-25.
[3] 喻胜飞 , 罗武生 , 罗洁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建设策略 [J]. 化工管理 ,2024 (3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