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材融合视域下小学英语高阶思维培养课例研究
庄琦
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正从语言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育转型。2022 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将 " 思维品质 " 列为学科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之一,强调通过语言学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然而,传统教材受限于篇幅与体例,难以提供足够的思维拓展空间。在此背景下,绘本凭借其图文共生的叙事特性、开放多元的主题内涵和贴近儿童认知的呈现方式,成为突破教材边界、激活思维潜能的重要补充资源。
一、绘本教材融合视域下小学英语高阶思维培养的作用
(一)深化语言理解与迁移运用
绘本教材融合通过图文互文与情境再现,帮助学生突破教材文本的线性限制,在多维叙事中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与情感内涵。例如,当教材呈现基础句型时,绘本可提供同一主题的变式表达,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本的叙事视角与修辞手法,既能巩固语言形式,又能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差异。这种融合促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将碎片化语言点转化为连贯的语义网络,实
(二)激发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
绘本的开放性结局与多元价值观为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天然土壤。当教材聚焦知识传授时,绘本可引入道德困境、文化冲突等复杂议题,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代入、观点对比等活动,分析事件的多面性并形成独立判断。例如,在讨论绘本中人物选择时,学生需结合教材中的语法结构组织论证语言,同时调动生活经验评估不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这种融合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表达观点时更具逻辑性与说服力。
(三)培育创新思维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绘本的视觉符号系统与教材的语言符号系统形成互补,为学生提供多模态创意表达空间。通过改编绘本结局、设计跨文化对话等任务,学生需突破教材预设的思维框架,在语言重组中融入个人想象与文化认知。例如,当教材介绍节日习俗时,绘本可展示其他文化的相似仪式,学生需比较差异并创造融合两种文化元素的新活动方案。这种融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帮助其在语言实践中理解文化差异,形成包容开放的跨文化交际态度。
二、绘本教材融合视域下小学英语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一)基于主题预测与问题链设计激活思维深度
在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封面观察、情节预测等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递进式问题链深化思维层次。以小学英语四年级《How are you》单元为例,教师引入《How Are You》绘本,该绘本以动物角色对话展开,内容涵盖颜色、动作等多元主题。教学时,教师先展示绘本封面中兔子捂着肚子的插图,提问“What mighthappen to the rabbit?”,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测“Maybe it’s hungry或“It feels sick”。随后,教师通过问题链推进阅读:“Why does thebear ask ‘How are you?’?”“How do other animals help the rabbit?”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角色动机与情感变化。在精读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自己是医生,会如何帮助兔子”,并运用“I can give yousome medicine”等句型创编对话。这种设计将低阶记忆转化为高阶分析,学生在预测与验证中形成批判性思维,最终通过角色扮演实现语言输出与思维外显的统一。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逻辑与知识迁移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知识,促进高阶思维中的归纳与创造。例如,在教授五年级《Chinese festivals》单元时,教师引入《Bringing in the New Year》绘本,该绘本以家庭活动为主线,详细描述春节习俗。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取教材中“time”“food”“activities”等关键词,随后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绘本细节:中心主题为“SpringFestival”,分支包括“preparation”(贴春联、买年货)、“celebration”(吃年夜饭、放鞭炮)、“symbol”(红色代表好运)。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在导图空白处补充“Why do people wear red?”等探究性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红色能驱赶年兽”的文化结论。读后活动中,学生以“Mid-Autumn Festival”为主题,运用导图框架创编新故事,将教材中的“mooncakes”与绘本中的“red envelopes”进行文化对比,实现知识迁移与创新表达。
(三)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培养批判性思维
绘本的多元文化背景为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天然土壤。在六年级《Chinese New Year》单元教学中,教师融合《Monster Nian》绘本,该绘本以“年兽”传说解释春节习俗。教师首先提问“Why do we call itNew Year’?”,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年”的象征意义。随后,教师展示加拿大枫糖节视频,对比中西方节日差异:“中国春节用红色驱邪,枫糖节用枫糖浆庆祝;中国家庭团聚吃年夜饭,加拿大家庭参与户外活动。”学生分组制作“Festival Comparison Chart”,从时间、食物、活动等维度分析异同,并思考“节日如何反映文化价值观”。在辩论环节,学生围绕“Which festival is more interesting?”展开讨论,需运用教材中的“We usually...”句型与绘本中的“In Canada,people often...”进行论证。这种对比教学打破文化刻板印象,学生在求同存异中形成开放包容的思维品质。
(四)借助故事续写与角色反转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培养需突破教材文本局限,通过开放式任务引导学生重构意义。在三年级《My family》单元时,教师引入《My Mom》绘本,该绘本以夸张手法描述母亲的多重身份。教师先引导学生用“Thisis my mom. She is a...”介绍家庭成员,随后提问“If your mom becomesa superhero, what will she do?”。学生结合绘本中的“cook”“pilot”等职业,创编故事:“My mom can fly to buy vegetables”或“She uses hersuper power to clean the room”。在读后活动中,教师提供故事开头“Oneday, my family turned into animals...”,学生分组续写,需运用教材中的“This is my...”句型与绘本中的形容词“fantastic”“brave”描述角色。例如,有学生写道:“My dad became a lion. He protected us fromdanger.”这种角色反转任务将语言训练与想象创造结合,学生在重构故事中发展逻辑推理与创新能力,最终通过课堂展示实现思维成果的共享与评价。
结语:
在绘本与教材深度融合的英语教育场域中,高阶思维培养已超越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成为塑造学生认知弹性与文化理解力的关键路径。当绘本的多元叙事与教材的结构化知识形成互补,学生得以在图文互文中构建批判性思维框架——他们通过预测情节发展学会质疑与验证,借助文化对比任务突破单一认知视角,在故事重构活动中发展逻辑推理与创意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红梅 . 借助绘本开展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J].教学与管理 ,2025,(23):60-63.
[2] 陈莉萍 . 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J].亚太教育 ,2024,(22):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