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钦定西域同文志》研究综述

作者

阿力木尼牙孜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甘肃兰州 730030

《钦定西域同文志》是我国第一部以汉、满、蒙、藏、维等多种文字相互对照的地名语源性辞典,在乾隆皇帝的指示下(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大学士傅恒主持、其他辅助人员参与共同完成。满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共同参编而成。全书按地域编排,依次为新疆、青海、西藏。内容主要包括这些地域的地名、山水名及准噶尔部、回部等各部上层人物的解释,辞书中词条分为天、地、山、水、人五大类,每一词条名称都用六种文字对照。“首列国书以为枢纽,次以汉书详注其名义,次以三合切音曲取其音声,次列蒙古字、西番字、托忒字、回字,排比连缀。备注其译语、对音,使纲举目张,丝连珠贯”(《钦定西域同文志·序》)。[ 傅恒等 . 钦定西域同文志 [M]. 乌鲁木齐 , 新疆文化出版社 ,2017:5-6.] 首列满文,次列汉文,并详注词义,其次用汉文三合切音字标注满文标准文,再依次排列蒙文、西番文、托忒蒙文、维吾尔文等,各注译音、对音。全书二十四卷,与新疆关系密切的有十三卷,即卷一《天山北路地名》,卷二、卷三《天山南路地名》,卷四《天山南北路山名》,卷五《天山北路水名》,卷六《天山南路水名》,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天山北部准噶尔部人名》,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天山南路回部人名》等。该辞书是研究西北语言、历史、地理的重要工具书,它较为详尽地记述了新疆的地名、民族、沿革和官职等情况,是一部研究新疆史地的综合性文献资料。透过纷繁的历史地名,深入挖掘其中的语言价值,剖析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本质。本文主要对《钦定西域同文志》国内研究情况进行探讨和梳理。笔者所作选题主要选用的是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收入《新疆文库》、2017 年重新影印出版这一版本。

早在 1984 年刘义棠先生在 ≤ 钦定西域同文志 > 校注》(新疆回语部分)一书中就《西域同文志》中有关新疆属于维吾尔语部分的地名、山名、水名及主要人名进行了逐一转写,除使用国际音标外,还使用一般注音,便于与其他论著相统一,同时对一些词语加以考证。书中正文涉及到的词语共 440 个、附录 12 个,内容详细,是辞书不可多得的研究专著,这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新疆大学热孜婉在其硕士毕业论文《 钦定西域同文志 > 研究》(2001)中,对西域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西域的地理概况,西域的民族及语言分布概况和西域的建置沿革;对辞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是对专有名词的结构分析,将专有名词主要细分为维吾尔语 -蒙古语、维吾尔语 - 波斯语以及蒙古语和其他民族语言联合构成的专有名词三类。

顾政博的硕士论文《 < 钦定西域同文志 > 地名研究》(2005)与热孜婉的论文在地名的命名规律和特点以及对某些地名的释义提出质疑等方面内容相似,所用范例基本一致。但笔者认为顾政博在对“qara”一词的含义推敲上考虑不足,过于片面化或绝对化。顾政博在文章中还对地名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古地名、突厥语地名、蒙语地名和汉语地名四类,又从构词角度详细分析了维吾尔语、蒙古语、哈萨克语、克尔克孜语以及混合语的语言特点,相较于前者,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点,为我们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这类研究主要有红德孜《< 钦定西域同文志 > 文献学研究(2018)和乌云必力格《< 钦定西域同文志 > 若干问题考述》(2020),两者都是从成书背景、编纂原则、编纂方法与结构、版本与年代、书馆与编修官以及价值与问题几方面来论证考述的,但又侧重点不同。前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钦定西域同文志》与《御制五体清文鉴》进行特点对比,又分析了形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价值评析方面主要从学术价值、考据价值和历史价值三方面论述,比后者详细全面。后者主要根据大量的史实以及版本的严格对照来详细论述,在对版本的成书年代的考证上,从编修官的生平入手,比前者更严谨更具有说服力。新疆地名文化的研究大致包括区域历史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等几类。钟兴麒在 ≤ 西域同文志 > 与清代西域地名、人名规范》(2007)一文中提出《西域同文志》是一部规范清代西域地名人名的重要著作, 为《西域图志》、《西域水道记》等撰著者所遵循,其所开创的西域地名人名研究的同文共识的路子 , 值得继承与发扬。在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论述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远意义。哈斯吾其在《新疆乌苏蒙古语地名及其演变略谈》(2009)一文中,共列举乌苏蒙古语地名 11 个,通过在《钦定西域同文志》和《西域图志》的比对中探讨差异,在文献记载和现实名称中二次比对得出社会发展对地名的影响,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作者的社会历史文化角度这也为我们进行地名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点,有利于我们借鉴学习。

周英惠在《清代新疆地名命名及其生态文化》(2021)一文中将新疆地名分为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和抽象概念类,还提出了一个新类——复合型地名,指上述三类地名的交叉综合型。作者认为不同类型的地名蕴含着不同的生态文化信息,反映人们对地理生态环境的认识与关照、适应与改造以及人们对地理生态环境的敬畏与期许。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时代背景下,作者的生态文化视角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地理生态环境的思考与保护意识,强化了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生态观念,也为地名的生态文化传承提供了借鉴意义。

《钦定西域同文志》中有关新疆地名有800 多条,包括城镇、河水、湖泊、山等的名称。是研究当时新疆地名的非常重要的资料。但是对一些地名的释义存在一些问题。

总结:

《钦定西域同文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青海、西藏、新疆等三省的人名和地名词典,研究该文献研究西北三省清朝时期的地名和人名研究具有较大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阿力木尼牙孜(1973.01),男,维吾尔族,新疆吐鲁番人, ,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