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政元素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建设研究

作者

王英男 杨曦

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元素和药学专业课教学的双向融合是对药学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双向性的教学模式和价值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专业课中一定比例的思政元素加持和思政课程中药学专业具体实践案例的融合,产生相应的价值认知和情感体验,并激发相应的意识活动。药学专业学生是最活跃的药学社会力量,在推动药物发展和药物事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先锋作用,他们对待道德、价值、责任、精神、法律等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几十年内药物行业的价值取向。因此药学专业大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历史使命,对能否提高国家医疗水平、解决医疗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学术界高水平论文对思政元素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教学模式方面,有学者认为可从问题维度、情感维度、生活维度、实践维度和明理维度五个方面出发,挖掘药学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学内容方面,有学者认为在专业课中引入“狭义”思政元素,即思想品德教育;再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入“广义”思政元素。还有学者认为可通过研究药物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药物功效应用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教学目标方面,有学者以药物化学的知识和能力为载体提炼了素质目标,并将素质目标根植于课程标准中。

现有关于思政元素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建设的研究不仅数量少,且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与欠缺。第一,现有研究多以中药学课程为例,立足西医学校药学专业思政建设的研究较少。第二,现有研究虽然在思政元素如何加持药学专业课教学方面具有较强意识,但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的嵌入存在不系统、不连续的问题。第三、现有研究没有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资源,使思政课教学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无法发挥出两者有机集合的作用。

通过对药学专业学生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分析,构建思政课程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的三种模式,即:一建立思政课教师和药学专业课教师共同备课的模式。由思政课教师帮助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思政元素,从微观视角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再由专业课教师帮助思政课教师选取有专业针对性的案例加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从宏观视角提高学生的价值认知。二构建思政课和药学专业课教学的价值共识。根据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进度,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协商,在相同的教学阶段突出同一个思政元素,使价值观念能够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系统且循序渐进的影响学生。三在教学成果的考核中实现双向转化。在过程性考核中,专业课可在考核中加入专业的人文思考,思政课可在考核中加入精神和价值在专业领域的体现等等,实现学生从职业行为和内在品行的双向转化。在课程结构分析和模式构建之后,还可总结思政教育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建设的特点,为研究提供建设指引,即职业发展中的稳定性、价值转换中的先导性、学科融合中的多样性。

思政元素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发展过程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或叠加的过程,而要结合思政元素的价值认知、传播效应以及文化语境的发展变化进行整体考量。首先,思政课和药学专业课要形成价值共识。药学专业课作为将思政元素传播给学生的重要媒介,要臻于单纯的输出模式,必须具有情感温度的主流价值观念的互动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非技术的社会因素。这也说明形成价值共识的动力因素不只是专业技能内在发展的原因,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时代选择的合理结果。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产生必须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之中,与经济、文化、政策等形成联动,从而推动思政元素在药学专业学生中传播的驱动力。从专业课程内容生产到形成价值共识,这两者之间不再是“输出 -接收”之间直接或单向度的关系,而是必须通过国家发展引领与文化建设的价值调控,以此促进药学专业课程思政不断向着主流价值观念的方向引导,为本专业学生带来更多的课程新形态和新体验。其次,思政元素能够在专业课程思政中系统且循序渐进的影响学生。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主张,价值观念是文化,也是实践。因此思政元素必然要与实践性、专业性、多样性的课程联系起来。药学专业课程思政产生既是通过专业知识以价值呈现的文化形式,优势在思政元素作用下时代发展的再现与功能体现,用价值视角深入分析,发现专业课程内含多元的文化实践意蕴,即专业领域的价值提升、授课过程的传播实践,以及彰显药物本身文本意义表达与价值表达的意指实践,从而在课程中多维度通过思政元素的加持影响学生。最后,思政元素融入能够实现学生从职业行为和内在品行的双向转化。在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职业责任与意义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单调的数字或静态的符号,而是受到更加全面且多维的文化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产品的实验展示、互动式的教学实践、多元化的参观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对于职业的认知,思政元素的注入都为其注入了主流的引导方向。可以说由思政元素引导的知识传递模式的“升维”,彰显了文化的无限可能性和实践可行性,从而促进学生由内而外的认知形成,做到知行合一。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传播和加持方式在不断的升级变化。在当下多元繁荣文化语境中,更需要拓展和创新思政元素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融入,在职业领域引领主流价值观念,发挥知识与价值的合力作用,只有这样,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教育才能成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思政元素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建设拓展了主流价值观念传播的场域,也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

参考文献:

[1]李雪松.“大思政课”视域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德育功能拓展——评《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J]. 化学学报 , 2025, 83 (05): 553.

[2] 李腾子 , 蒋凯 . 教育强国战略指引下的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策略探究 [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 2025, (03): 17-26.

[3] 张丹丹 , 黄伟韩 , 黄鑫 , 等 . “融思政、凸特色、重过程”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J]. 应用化学 , 2025, 42 (05):712-722.

[4] 董智云 , 席福贵 , 范建凤 . 化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举措——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 [J]. 应用化学 , 2025, 42 (05):723-734.

[5] 李腾子 .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向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25, 24 (03): 79-84.

[6] 查帅 , 孙璇 . 思政元素融入中医药院校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25, 36 (10): 1965-1967.

王英男讲师。

杨曦讲师。

课题:

吉林医药学院 2023 年“新医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思政元素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建设研究,xyk2023yb08

吉林医药学院 2022 年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短视频生产逻辑下高校医药文化育人品牌构建研究,2022DJSZ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