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融合,素养贯通
刘玉杰
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辽宁省营口市 115100
引言:
跨学科主题教学并非自然单元教学,也并非简单的单元拼盘式教学,而是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科知识的重构和应用。然而,当前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与单元教学并无很大差异,还需从跨学科教学理念出发,革新跨学科教学模式,深入落实跨学科教学政策。
一、确定单元主题,实现知识重构
明确大单元主题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关键,也是初始的一步。各单元知识汇总一体,交错成网,将知识重组建构,围绕某一固定主题展开研究[1]。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四篇课文,这都是围绕鲁迅来写,只不过从不同角度进行人物故事描写。跨学科主题教学将围绕“走进鲁迅”展开,教师将历史内容与本节课知识有机融合,带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历史事迹,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比如:教师组织学生上网搜集鲁迅的作品,并制作鲁迅先生的作品馆,将鲁迅作品馆丰富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语文和美术学科的融合,借美术的审美和设计、绘图与制作来完成鲁迅作品馆设计,加深学生对鲁迅的了解。通过确定单元主题,对知识进行重组建构,也能借助跨域融合来实现学科知识渗透。
二、分派单元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跨学科教学的形式多元多样,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还要重视综合实践能力。设计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的子任务,鼓励各小组围绕子任务展开探索,从而将各学科知识灵活渗透,应用于实践[2]。
例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浪淘沙》《黄河颂》等古诗三首时,教师组织语文和音乐、文学的跨学科活动。先带学生了解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诗、礼、乐自古三位一体,再借助多媒体的虚拟情境,带学生领略古诗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为深入推进跨学科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以下几个分支任务:
任务一:播放黄河视频,感受视觉和听觉之美。
任务二:朗读《浪淘沙》,感受诗词之美。
在《黄河颂》这首诗中,教师穿插了黄河奔腾的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感,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力量,并借助多媒体穿插黄河文化,体现了语文和文学的跨学科融合。
在整个单元活动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之美、黄河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任务,不仅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渗透,还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
三、注重评价反馈,实现以评促教
评价是教学反馈中的重要一环,依托人工智能以及丰富的评价资源,开展个性评价指导,发挥评价在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以评促教的目标。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学习时,教师利用 AI 人工智能进行个性化评价,将学生的跨学科主题任务完成内容录入系统并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自动生成评价,评价系统将从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做题质量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和跨学科知识运用等多个角度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评价内容。正如:六年级上册《草原》《花之歌》和《竹节人》三篇课文都是围绕大自然的壮阔和美丽来写,围绕“自然之歌”这一大单元主题展开跨学科教学,将音乐和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相融合,在科学课上学生接触了诸多自然现象,将这些自然现象与语文相融合,并将学生的感受、评价实时反馈,以表格的形式展开评价,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出个性化指导建议。
结语:
大单元教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构建了“语文 + 学科”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知识的横纵向迁移运用。本文主要从“明确单元主题、设计大单元任务以及落实大单元评价”三个角度切入,推进跨学科知识的灵活应用,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丽秀 . 实施跨学科教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J]. 天津教育 ,2025,(23):138-140.
[2] 幸卫芳 . 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创意表达教学路径 [J]. 语文世界 ,2025,(2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