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肖丹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数字传媒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一、项目式教学在《创新思维》课程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从独特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获取新颖的、独到的解决方案或思维成果。
项目式教学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这些任务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未来职业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时,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例如,在一个关于“设计智能环保家居系统”的项目中,学生对智能家居和环保话题充满兴趣,为了完成项目,他们会主动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式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复杂的、开放性的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计划等一系列过程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运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应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有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校园水资源浪费问题调查与解决方案设计”项目中,学生需要调查校园内水资源浪费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问题解决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大多数项目需要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合作、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努力。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不仅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还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例如在“举办校园文化节”项目中,学生需要在不同的任务板块如策划、宣传、组织活动等方面分工协作,在沟通与合作中完成项目。
创新能力: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需要突破常规思维,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由于项目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三)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传统教学中,知识往往是分学科、分模块传授的,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项目式教学则要求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建设校园生态花园”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生物学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花园布局规划和面积计算,运用美术知识进行花园景观设计等,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实现了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创新思维》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选择与设计
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项目的选择要围绕《创新思维》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可以设计“开发一款新型教育类 APP”的项目,通过该项目,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进行产品创意构思,学习APP 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
基于真实情境: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真实情境的项目,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比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创新方案设计”项目,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现状,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获取真实数据,基于现实需求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项目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范围,确保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设计一款新型节能灯具”项目,既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设计独特的灯具造型和节能技术,又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够完成的范围内。
(二)项目实施
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进行分组,每组 4 -6 人。团队成员应具有不同的技能和优势,能够在项目中相互协作、优势互补。
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团队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以项目任务目标和具体要求为根本依据,系统规划并编制详细的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应包括明确可量化的项目目标、科学合理的项目进度安排、清晰具体的任务分工,以及全面细致的资源需求清单等内容。
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如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在线课程等。
项目执行与监督: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开展项目工作,及时记录项目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汇报会,让各项目团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三)项目评价
多元化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组内成员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从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活跃度、项目完成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身在项目参与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深度反思与系统总结,明确自身优点和不足,强化自主学习意识;组内成员互评鼓励成员从不同角色视角出发,对项目成果的合理性、团队协作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促进互评互学与团队凝聚力提升。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项目各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评价项目的最终成果,如产品设计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行、报告是否规范等。例如,在“设计一款新型智能玩具”项目中,过程性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在头脑风暴、设计方案修改、模型制作等过程中的表现,结果性评价则对最终完成的智能玩具的功能、外观、创新性等进行评价。
三、结语
将项目式教学引入《创新思维》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资源的保障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项目式教学在《创新思维》课程中的应用,不断优化项目设计和教学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受益,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乐. 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教育,2025(5):90-91.
[2] 余法红、陈梅佳 . 专创融合视角下 OBE 项目式教学的网络安全金课探索与实践. 现代职业教育,2025(07):137-140.
[3] 张执南、张国洋、韩东、陶飞 . 基于知识图谱的项目式教学管理——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为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3):58-62.
【
作者简介】
肖丹(1977.10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深圳市南山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动画、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