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班本课程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思考

作者

陆彦霓

张家港市白鹿幼儿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幼儿园教育愈发重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致力于培养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的特点,为助推幼儿深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大班课程故事“自然角种植记”为例,探讨如何依托班本课程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一、“自然角种植记”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设定

在“自然角种植记”课程中,我们设定了以下课程目标:其一,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其二,通过组织种植活动,使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历程,并掌握初步的种植技巧;其三,着重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其四,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助力其情感与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其五,致力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包括增强他们的坚持性和专注力等。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课程内容聚焦于“自然角种植记”这一核心主题,系统涵盖以下三大模块:其一,种植前的筹备工作,具体涉及种子的优选、土壤的配制以及容器的准备等关键环节;其二,种植过程中的监测与记录,重点观察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以及天气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等;其三,种植后的分享与展示,如制作植物生长记录册、举办种植成果展示会等。

(三)课程实施过程

1. 课程准备阶段——种下好奇的种子。

在准备阶段,教师与幼儿们共同商讨种植计划。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想种些什么植物呢?”钰钰说:“我想种土豆,因为我喜欢吃土豆。”宸宸则显得有些犹豫,他想了想说:“我要回家问问妈妈。”讨论“种什么”不仅是操作问题,更是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调查与分享,交流植物知识及个人偏好,同时了解阳光、水分等生长要素。正如《指南》强调的,幼儿学习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感知、操作和体验获取知识,这正是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所在。

2. 课程实施初阶段——播种与养护初体验。

确定种植种类后,孩子们热烈讨论所需工具。米米说:“需要铲子、花盆、泥土和种子!”随后,进入了孩子们期待已久的自主种植环节。从工具讨论到动手种植,孩子们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专注。接下来应该如何照顾这些植物呢?婉婉说:“我的植物喜欢水,干了它就会死掉的。”小何说:“我的植物不喜欢晒太阳,它只喜欢多浇水。”为了记住自己植物的养护方式,小朋友们制作了专属养护牌。整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种植的乐趣,更在观察、讨论与实践中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3. 课程实施中阶段——细心观察,智慧解疑。

进入植物养护阶段后,孩子们满怀期待地观察着植物的变化,也遇到了各种疑问。婉婉说:“我的植物怎么一点变化也没有呢?”涵涵提出问题:“我的向日葵晚上都晒不到太阳怎么办?”。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特别邀请了在植物养护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曹爷爷来为我们进行指导。曹爷爷检查了未发芽的种子并提出建议:“阳台环境容易干燥,需增加浇水频率。如果水分充足仍不发芽,可能是种子本身的问题。农田用大棚补光,但我们自然角条件有限,只能尽量利用自然光照。”孩子们积极采纳建议,增设浇水工具并加强日常观察。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更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了生命成长的奥秘。

4. 课程总结阶段——收获成长,共享喜悦。

经过两个多月的悉心照料,植物终于丰收啦!孩子们兴奋地分享劳动的喜悦。在总结环节,大家踊跃交流种植经验。在整个种植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着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教师们依据幼儿的具体实况及兴趣所在,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手段,确保课程内容紧密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二、“自然角种植记”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分析

(一)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

“自然角种植记”课程以其贴近自然、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对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频繁地观察、提问,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答问题。这种积极主动探索的行为,恰恰是深度学习特征的重要体现。

(二)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充分鼓励幼儿积极提出问题,并巧妙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例如,当幼儿们发现植物的叶子逐渐变黄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叶子会变黄?”的疑问。随后,幼儿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教师请教或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来深入探究其原因。这一过程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还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促进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自然角种植记”课程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情感交流与社会互动的平台。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们被鼓励相互协作,携手完成各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耐心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在遭遇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相互支持。此外,通过分享种植经验和成果,幼儿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和归属感。

(四)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与自我效能感

深度学习不仅着眼于知识的获取过程,更着重于学习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在“自然角种植记”课程中,幼儿需要耐心观察、细致记录、勇于尝试和不断反思。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还着重于培养他们的坚持性、专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品质的提升。随着种植活动的深入,幼儿逐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挑战与反思

(一)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调整策略

在“自然角种植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遭遇了一些挑战与难题。首先,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和持久性有限。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不同幼儿之间的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特点;此外,种植活动受季节、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与安排,科学合理地规划种植活动的内容与进度。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专业能力提升

在“自然角种植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教育机智,以便及时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深入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燕 . 回归儿童立场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以小班课程“我和树叶的故事”为例 5%8D%95%E7[J]. 山西教育 ( 幼教 ),2024(02):32-34.

[2] 吕祥婕 . 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的现状研究 [J].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