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探索与发掘

作者

李章凤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索与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高尚品德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出发,探讨其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文化自信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宝贵财富。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愈发显得重要。探索与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全面素质的人才,还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技发明、礼仪制度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文化以其“仁爱”、“中庸”等核心理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佛家文化则倡导“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注重心灵的净化和超脱。这些文化理念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它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积淀,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智慧结晶,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同时,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如儒家的“仁爱”、“礼义廉耻”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对于培养个人道德品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展现出独特的道德价值;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成就,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审美素养,具有显著的审美价值;最后,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结晶,如《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孙子兵法》的军事策略等,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智慧价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独特标识。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民族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有助于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塑造高尚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如儒家文化的“仁爱”、“礼义廉耻”,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这些思想对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汲取其中的道德精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塑造高尚品德和良好人格。

(三)提升全面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科技、礼仪等多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成就和贡献。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注重实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种全面素质的提升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促进身心健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身心健康的培养和调适。如中医养生文化强调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理念,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又如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这些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对于促进新时代人才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时代背景下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关键在于完善课程设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其精髓和内涵。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备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提高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此外,还需拓展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机会。

(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

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上,应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应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方面,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同时,鼓励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传承和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持,共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方面,需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思想精髓。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将其与现代科技、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形式和产品。此外,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五、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索与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营造学习氛围以及推动创新性转化和发展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高尚品德和全面素质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这也将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不断挖掘其育人功能的潜力和价值,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万从林,张春玲.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考验与发展路径探索 [J]. 大庆社会科学, 2024, (04): 141-144.

[2] 柴淼.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探索与发掘 [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09): 29-32.

作者简介:李章凤,女,1981年4月,云南省昭通市人,汉族,本科,高校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