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突出问题现代化解决方案

作者

李军丽

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存突出问题剖析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仍固守“填鸭式”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教学过程以知识点讲解和习题演练为核心,过度强调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与技能训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严重不足。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缺乏自主思考、探究发现的机会,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沦为空谈。

教学方法的单一固化进一步加剧了教学困境。多数课堂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模式,缺乏多样化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无法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堂互动质量不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互动多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浅层层面,提问内容多为知识点记忆性考查,缺乏启发性、探究性问题设计,难以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碰撞。

二、现代化教学理念引领下的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需要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引领,构建“学生中心、生活联结、技术赋能”的教学新生态。“学生中心”理念强调将学生的发展置于教学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培养,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生活联结”理念要求打破数学与生活的壁垒,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技术赋能”理念则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支撑作用,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多媒体工具、数字化资源等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教与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解决方案实施路径

(一)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生活关联与技术融合

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场景、社会现象中挖掘数学素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问题。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可以围绕“家庭购物折扣计算”“学生出勤率统计”等生活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比例”知识时,可结合“地图比例尺应用”“饮料调配浓度”等实际问题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希沃白板、几何画板等数字化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探究性。在“人民币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希沃白板搭建虚拟超市场景,设置不同价格的商品和不同面值的虚拟人民币,让学生通过触屏操作完成模拟购物、结算付款等活动,在实践操作中认识人民币单位、掌握简单的货币计算方法。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分组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测量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度数,通过拖动顶点改变三角形形状,观察内角和的变化规律,各组将测量数据上传至云端共享平台,通过在线讨论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教师则借助屏幕投影实时查看各组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

( 二)依托技术实施精准分层,关注个体差异

精准分层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基础,而技术工具为精准分层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全面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如提问回答质量、互动参与次数)、作业完成数据(如正确率、解题速度、错误类型)、测试结果数据(如各知识点得分率、能力维度表现)等多维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学生个人学情画像,清晰呈现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特点、优势与薄弱环节。基于学情画像,教师可将学生科学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为后续分层教学提供精准靶向。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与任务。基础层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可通过平台推送基础知识点微课视频、概念辨析资料、基础练习题等资源,帮助他们夯实知识基础。

(三)丰富互动形式,借助技术提升课堂活跃度

课堂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思维发展,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创新互动形式,提升互动的深度与广度。在传统师生问答基础上,引入在线投票、弹幕提问、小组投屏展示等新型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知识时,教师可设计“抽奖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在线投票预测抽奖结果,实时查看投票数据,结合概率知识分析结果合理性;在“数学广角——优化”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烙饼问题”最优方案,通过弹幕功能自由发表观点,教师筛选典型思路进行集中讲解,促进思维碰撞。

数学游戏互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借助在线答题平台开展“数字接龙”“闯关答题”“数学知识竞赛”等游戏活动,学生通过答题器或手机客户端实时作答,系统即时显示答题正确率和得分排名,设置“闯关成功”“答题小能手”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在“口算除法”教学中,设计多轮口算闯关游戏,每关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口算技能,提升计算速度与准确性。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突破传统成绩导向的评价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纳入评价维度,实现全面客观的评价。依托智慧评价平台,建立涵盖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在线作业、小组贡献、实践成果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与成长变化。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平台通过记录学生的提问次数、回答质量、小组讨论发言情况等数据,结合教师的主观评价,形成课堂表现综合评分。例如,对主动提出创新性问题的学生给予加分,对在小组讨论中积极贡献思路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模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学生通过平台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总结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在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完成后,开展互评活动,学习同伴的优点,发现自身的问题。平台自动整合各类评价数据,生成学生个人成长曲线和能力雷达图,直观展示学生在各维度的发展状况,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实现自主反思与持续进步。

四、实施成效与展望

通过上述现代化解决方案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将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从“统一教学”向“精准育人”的跨越。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显著提升,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大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有余力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班级整体数学水平均衡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改革将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个性化学习将更加精准高效,虚拟仿真教学、跨校协同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将逐步普及,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小学数学教学将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出更多具备数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