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词遇上音乐”,在《沁园春·雪》里邂逅北国风光
童辉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省岳阳市 414000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
《孔丛子·巡狩篇》记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就是采诗官将民间传唱的童谣、歌戏收集整理,再由孔子选取编排而成的。正所谓,“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自古以来,音乐就与诗歌相互融合交织,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性和相通性。
同样来自民间音乐的还有汉代的乐府诗。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了乐府,任务就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这是现在我们对乐府这个名词的定义。
诗经、乐府、唐诗、宋词……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古代的人们,如何吟唱诗词歌赋去歌颂他们生活的世界,今人应该很难想象。但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和演绎着诗词作品,比如非常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还有传唱度很高的儿歌《春晓》《悯农》,这种将诗词改编为歌曲的形式,不仅可以帮助诗词流传得更广,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体会诗词 所要表达的情趣和意境。
今天,我们要说的《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歌,词的作者是毛泽东, 曲的作者是生茂和唐诃,阎维文、殷秀梅等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
冬雪美不胜收,诗兴油然而生
每首词都有它固定的曲调,“依 调填词”是词创作的一大特色。《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的名称。词的上片描写了北国壮丽雪景,抒发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用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起头,评论历史人物,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感情奔放,将毛泽东诗词的豪放呈现得淋漓尽致。
《沁园春·雪》的创作地点众说纷纭,至少有袁家沟说、留村说、飞机说三个版本。“袁家沟说”是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据说,毛泽东在带领东征红军总部开赴抗日前线时,到达袁家沟后碰到了恶劣天气,大雪连下了好几日,不得已在此驻足。某日,毛泽东出门踏雪,诗兴油然而生,便创作出了这首词。“留村说”是另外一个版本:1936 年2 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管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驻地,冬雪美不胜收,毛泽东在此写下了脍炙 人口的《沁园春·雪》。“飞机说”顾名思义,就是在飞机上创作的,根据词中鸟瞰的视角以及大致的时间推算得出结论:诗词的真实诞生地是在空中。
毛泽东被北国风光震撼,创作了名篇《沁园春·雪》, 留给后世一段佳话,以后每每大雪飘飞,我们的脑海里总能回响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铿锵词句。
北国风光,如波浪翻滚
为词谱曲,要先懂词,懂词人。作曲家生茂和唐诃,是中国乐坛的黄金搭档,和毛泽东一样,他们从革命战争的战火硝烟中走来,谱写了许多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读着毛泽东的词,作曲家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他 们为《沁园春·雪》定下了舒缓、宽广的基调。歌曲开头“北国风光”开阔豪放,听来如登临长城,冬日的苍茫大地尽收眼底。曲调随着词人眼前的情景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起伏。例如:在歌词“千里冰封”后面用了一个延音记号,绵 延的气息,给人一种对眼前景色的沉 浸之感,又有对接下来的歌曲的期待;“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评点历史,娓娓道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词在歌曲的结尾处反复出现了三次,三次的音高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情感也越来越浓厚,最后在结尾处的“还看今朝”又回到原来的速度。随着音高和速度一层一层推上去的三句歌词,演唱者和听众的情绪也如同翻滚的波浪一般不断高涨,最终在歌曲结尾达到情绪的最高点。歌曲虽然完结,但情感仍在延续,让听众久久地沉浸其中。
童辉 (出生年):1997.04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岳阳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