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作者

卓拥拥

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021

引言: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学练赛”脱节、内容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学练赛”一体化是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竞赛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运动能力与品德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围绕“学练赛”一体化视域探讨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策略,希望为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助力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的重要性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能深度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助力核心素养全面培育,小学阶段学生身体机能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运动习惯养成也需科学引导,该模式优化可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练”“赛”各自孤立的问题,将运动知识传授、技能反复训练与符合学生认知的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系统学习动作要领后,通过多样化练习强化技能掌握,再在竞赛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 [1];该模式优化还能突破传统教学瓶颈,推动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常存在内容碎片化、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运动认知,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练赛”一体化下的教学模式优化,会依据学生学段特点整合体育知识与技能,按由浅入深逻辑设计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兴趣打造丰富练习与竞赛形式,让学生在“学练赛”循环中深化知识理解,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薄弱点,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改善教学效果,满足新时代小学体育教育发展需求。

二、“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保证教学效果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生动情境的创设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前提角色,它能够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知识、技能训练相结合,把原本抽象的动作要领、枯燥的规则讲解转化为学生可直观感知、愿意主动参与的具体情境,这种转化能快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对复杂运动技能的畏难情绪,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代入中更清晰地理解不同运动技能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方式[2]。

在田径项目的“学练赛”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校园趣味运动会筹备”这一主题搭建情境,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班级将参与校园趣味运动会的短跑、跳远、实心球三个项目,随后以“选拔参赛选手”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各项目的规则与标准动作,在技能练习阶段设置“运动员备赛训练”场景,让学生以“准参赛选手”的身份分组进行针对性练习,还可加入“教练指导”环节,由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同伴纠正动作,最后组织“班级选拔赛”,模拟运动会流程,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闭环中完成“学练赛”,既提升了技能水平,又让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

(二)融入多样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融入多元元素成为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吸引力的关键路径,这些元素包括与运动项目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也涵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游戏、生活场景,将这些元素与“学练赛”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合,能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接触更丰富的知识,还能深化教学内容的深度,让学生在技能训练、竞赛实践中理解运动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义。

以篮球教学的“学练赛”为例,教师可将“篮球文化节”相关元素融入其中,“学”的初始阶段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素材向学生展示篮球运动的起源故事、不同国家篮球文化的特色以及知名运动员凭借坚持与努力实现梦想的经历,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建立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在“练”的环节,设计“篮球闯关大挑战”,将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拆解为“运球绕桩”“精准传球”“定点投篮”三个关卡,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关卡任务,还可加入“趣味惩罚”与“奖励机制”,提升练习趣味性;在“赛”的环节,组织“3V3 班级篮球对抗赛”,赛前让学生分组设计球队海报、编写球队口号,赛后开展“篮球明星评选”,通过多元素的融入,让篮球“学练赛”内容更丰富,学生参与热情更高。

(三)借助学科融合,培养综合能力

借助学科融合并非简单地将其他学科知识生硬植入体育教学,而是根据“学练赛”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将体育学科与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训练运动技能、参与竞赛实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体育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练赛”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3]。

教师可针对“跳绳项目”可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自然融合,在“学”跳绳动作要领与相关健康知识时,结合科学学科内容,向学生讲解跳绳时身体肌肉的运动原理、心肺功能的变化以及长期跳绳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帮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运动;在“练”跳绳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记录每次练习的跳绳次数、所用时间,计算自己的平均跳绳速度,还可对比不同练习时段的成绩,分析进步幅度;在“赛”的环节,结合语文与艺术学科,组织“跳绳创意展示赛”,让学生为自己的跳绳表演编写简短解说词,搭配喜欢的音乐设计连贯的跳绳动作组合,通过学科融合,让学生在跳绳“学练赛”中综合运用多学科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涵盖学生在“学”的环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练”的环节的参与态度与技能提升幅度、在“赛”的环节的团队协作表现与规则遵守情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维度、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针对性的评价反馈,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后续学习的方向,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足球“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搭建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足球知识与规则讲解阶段通过课堂随机提问足球战术细节、发放足球基本规则小问卷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足球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通过实时观察学生的动作标准度、参与练习的主动程度以及是否主动协助同伴纠正动作偏差,结合小组内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综合判断学生的技能掌握进展;班级足球对抗竞赛期间设计涵盖多维度的详细评价量表,从团队配合的默契程度、战术执行的实际效果、面对比赛输赢的心理状态、对竞赛规则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开展综合评分,最后整合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竞赛实践三个阶段的评价信息,为学生后续足球学习与能力提升提供精准指引。

结束语

“学练赛”一体化为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提供了有效方向,创设情境、融入元素等策略可推动教学从单一技能传授转向综合素养培育,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细化策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练赛”一体化的融合路径,持续完善教学模式,让小学体育教学更贴合学生成长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五育并举”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飞. 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 ( 上 ),2025,(07):117-119.

[2] 李洁 .“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J].体育风尚 ,2025,(12):107-109.

[3] 郭琼. 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策略探究[J].体育视野 ,2025,(12):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