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作者

陈敏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璧山 402760

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优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点举措,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国家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以高标准的态度建设职业院校和相关专业”。在相关教育部门颁布的文件中,均能体现出国家对于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因此,深入探索构建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职业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职业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贴合生活实践场景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而是可以在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 [ ]。在具体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无论是机械加工专业中的精密操作,还是电子信息专业中的精密调试,学生都可以在实践体验中尝试去做,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发展

在高质量的教学实践体系中,学生可以置身于高度仿真的职业化发展环境。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遵守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与他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些积累的实践经验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在参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工作压力和问题,而在不断摸索和探寻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在压力下保持专注,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精准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优秀的品质都能够助力学生适应职场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成为企业信赖的优秀骨干力量。

二、职业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晰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目标模糊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会降低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清晰度。多数院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只是单一地设定一个总体培养目标,未能够将理论建设目标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缺失,也在进一步导致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帮助学生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相关教育者应该积极为学生打造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如今的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调查研究发现,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的教学模式一般由课内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因素构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往往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没有体现出主动探索的过程。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法,而很少采用其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此类单一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2]。此类问题的出现也在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提升职业教育的效果。

三、职业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策略

(一)树立育人理念,明确教学体系

在现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要树立更为科学的育人理念,以此来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实践教学体系是教育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各个职业院校应该依据专业的建设目标,从而进行人才的筛选。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各专业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增长知识,提升实践探索能力。为了有效达成高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各个职业院校也要建立充足的实训教育基地,并制定长期融合的产教融合的方案,以此来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在校内外的协同育人过程中,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师资平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是有效实施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想要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职业院校要积极建立掌握现代教学理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应该主动到实践教育基地参与培训学习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职业院校也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外校教师到本校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让本校教师得以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本校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职业院校也要最终以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为主要办学理念,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本校学生配备符合要求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三)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因素,然而,现代职业院校各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部分专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难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发展需求和特点,最终制定出完善健全的评价考核体系。首先,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发展需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建设情况,为本校师生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标准的教学活动,如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并为师生明确在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3]。对于课内的实践过程,职业院校要指导教师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前进的方向。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也要增加教学评价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等方式,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自身的实践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适应专业的发展需求和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职业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院校应该积极将现代就业市场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的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宝贵的经验。职业院校也要积极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不断扩大校内外的实践教育基地,让教师得以受到更为专业的培训,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迎春 , 刘凤梅 . 高质量发展下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J]. 文教资料 ,2024,(21):174-177.

[2] 章迪平 .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 [J]. 大学教育 ,2024,(07):14-17.

[3] 陶庆东 , 王荣海 , 马维 , 等 .“1+X”视域下建筑类专业群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7(07):49-52+56.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Z222060)

作者简介:陈敏(1984 ─),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工程技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