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关键控制点研究
古晓磊 曲元龙 刘洋
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105
引言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冶金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质量体系作为保障冶金产品质量的核心机制,其有效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在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由于关键控制点不明确、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深入研究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关键控制点,对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的现状
(一)关键控制点模糊
当前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关键控制点模糊的问题。部分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对控制点的描述过于笼统,未能结合冶金生产特点,明确各环节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把握需要重点管控的对象,导致管控力量分散,无法集中资源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影响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二)管控流程不规范
管控流程不规范是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关键控制点的管控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处理程序等存在随意性。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对同一控制点的管控方式不一致,容易出现漏检、误判等情况。同时,管控流程的衔接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问题发现滞后,无法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加剧了产品质量风险。
(三)协同机制不完善
冶金产品生产环节多、涉及部门广,而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协同机制不完善。生产、技术、质检、采购等部门在关键控制点的管控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各自为政。采购部门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与生产部门的工艺要求衔接不紧密,质检部门的检测结果未能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用于工艺调整,导致质量管控形成 “断层”,无法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协同的质量管控格局。
二、明确冶金产品质量体系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产品质量稳定
明确关键控制点能为冶金产品质量稳定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识别和管控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减少质量波动。在原材料选用、工艺参数设置、成品检测等关键环节实施严格管控,能有效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使冶金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控制点的有效管控有助于提高冶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赢得客户信任的核心要素。通过明确关键控制点,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能增强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扩大市场份额。同时,稳定的产品质量可降低售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奠定基础。
(三)促进质量体系优化
明确关键控制点是促进冶金产品质量体系优化的重要途径。在识别和管控关键控制点的过程中,企业能发现质量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如流程不合理、职责不清晰等。基于此,对质量体系进行针对性改进,完善文件制度、优化管控流程、强化部门协同,使质量体系更贴合生产实际,提升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管控模式。
三、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关键控制点
(一)原材料质量管控
原材料质量是影响冶金产品质量的源头因素,是质量体系运行的首要关键控制点。需对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等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在采购环节,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验收环节,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进行全面检验,杜绝不合格原材料入库;储存环节,根据原材料特性采取合理的储存方式,防止受潮、变质、混料等情况发生,确保原材料在投入生产前
质量稳定。
(二)生产工艺参数控制
生产工艺参数直接决定冶金产品的性能,是质量体系运行的核心控制点。在冶炼、轧制、热处理等关键生产工序中,需对工艺参数进行精准控制。冶炼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时间、配料比例等参数,确保金属成分达标;轧制过程中,把控轧制速度、压下量、张力等参数,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热处理过程中,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实现产品组织结构的优化。通过对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稳定。
(三)成品检测与追溯
成品检测与追溯是保障冶金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质量体系运行的重要关键控制点。成品检测需涵盖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多项指标,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同时,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记录原材料来源、生产批次、工艺参数、检测结果等信息,使每一批次产品都可追溯。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快速定位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减少质量损失。
四、冶金产品质量体系关键控制点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关键控制点有效管控的基础。企业应结合冶金生产特点,制定针对关键控制点的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关键控制点管控中的职责和权限。细化管控流程,规范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和异常处理程序,确保管控工作有章可循。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修订,使制度与生产实际相适应,为关键控制点的管控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人员能力建设
人员能力是关键控制点管控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关键控制点的认识和管控能力。培训内容包括质量体系知识、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检测技能、应急处理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建立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机制,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上岗,同时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形成人人重视质量、参与管控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技术支撑体系
强化技术支撑体系能为关键控制点的管控提供有力支持。企业需加大对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根据冶金产品质量检测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的在线检测设备,如实时成分分析仪、高精度尺寸测量仪等,实现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动态监测;同时配备高精度的离线分析设备,如光谱仪、力学性能试验机等,确保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各项指标进行精准检测,从硬件上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体化质量管控平台,将原材料验收、生产工艺参数、成品检测等关键控制点的数据采集终端与平台相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集中存储和智能分析,通过平台内置的预警模型,对超出标准范围的参数自动发出警报,使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质量异常情况并快速响应。
结束语:冶金产品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关键控制点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通过明确关键控制点,完善保障措施,可有效提升质量体系运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企业应高度重视关键控制点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管控方式,以高质量的产品应对市场挑战,推动冶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健康, 付磊. 冶金工艺中的温控技术及其在提高产品质量中的应用 [J]. 新疆钢铁 , 2025, (01): 33- 35.
[2] 孙军威. 冶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质量追溯与检测技术[J]. 产品可靠性报告 , 2024, (06): 46- 47.
[3] 何小丽 . 浅析完善冶金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举措 [J]. 冶金管理 ,2023, (03):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