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文化差异的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

孟凡明

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省白城市 137000

摘要: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受文化差异影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跨文化意识、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化适应能力的提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及交流方式的差异对交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有效的培养路径包括构建多元文化教学环境、融入真实交际情境、加强文化对比分析及跨文化实践训练。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与交际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交流需求。

关键词:文化差异 高校英语 跨文化交际 语言运用 文化适应

引言:

全球化进程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的差异,语言交流常伴随误解与障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突破文化屏障,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元文化视角,通过课程优化、实践训练与技术赋能,可有效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适应力,使学习者在国际交往中具备更强的沟通优势,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文化差异对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素之一,在高校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理解、交际方式及情境适应能力均产生深远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高语境文化(如中国、日本)注重言外之意和语境信息,而低语境文化(如美国、德国)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误解他人意图或表达不清,影响交际的有效性。价值观的不同也对交际产生干扰。例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倾向于谦逊和含蓄,而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更加强调自我表达和个人观点的清晰呈现。这种文化取向的差异,可能使英语学习者在表达意见或接受批评时感到不适应,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流畅度。

语言运用方式的不同是文化差异影响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英语交流中,礼貌原则和言语策略因文化背景而异。例如,英语国家在表达请求或建议时,习惯于使用礼貌性语言,如委婉语、缓和语或间接表达,而汉语交流更多依赖语境和对方的理解能力。这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使得部分英语学习者在正式场合可能显得过于直接或不够礼貌,影响交际效果。此外,幽默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度也存在差异,英美文化中的讽刺性幽默、黑色幽默可能在东方文化中被误解为冒犯,从而导致跨文化误解。

文化适应能力的缺乏是影响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环境下,非语言沟通方式、礼仪规范、话题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交际障碍。例如,西方文化中眼神接触被视为尊重和自信的表现,而在部分东方文化中,过多的眼神接触可能被认为是冒犯或不礼貌。不同文化对时间观念的认知也影响交际方式,如西方文化强调时间管理和准时,而东方文化在某些情况下对时间的掌控较为灵活。缺乏对这些文化差异的理解,可能导致误解甚至交际失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适应能力,以更好地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二、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跨文化意识是培养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不同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交际习惯,在跨文化交流中,缺乏文化意识可能导致误解甚至冲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通过文化对比、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特征的理解和包容。例如,可以引入英美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比,探讨礼貌用语、社交习惯、价值观念的异同,使学习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潜在影响。此外,跨文化意识不仅包括对异文化的理解,还包括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只有在清晰了解本民族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对话,避免文化自卑或文化优越感,从而实现更平等有效的交流。

语言运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支撑。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承载着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单纯掌握语法和词汇并不足以应对真实的跨文化交流,需要具备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正式场合,英美文化更倾向于使用礼貌性表达,如“Could you please…”、“I would appreciate it if…”,而在非正式交流中,口语表达则更为简练直接。如果学习者未能掌握这一差异,可能在正式交流时显得随意,或在日常沟通中显得过于拘谨。语用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对言语策略的运用,如如何表达拒绝、如何应对批评、如何运用幽默等,以提高语言交流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文化适应能力是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保障。在实际交际中,语言的准确使用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文化适应性,即使语法完美,也可能因不符合文化规范而造成交流障碍。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自信的自我介绍和适度的自我推销被认为是积极的,而在东方文化中,过度强调个人成就可能被视为炫耀。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注重跨文化实践活动,如模拟国际会议、跨文化情境对话、与外籍师生交流等,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跨文化情境中不断调整和适应。

三、提升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路径

构建多元文化教学环境是提升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仅依靠传统语言教学难以满足跨文化交际需求。因此,课程设计应融入跨文化内容,通过真实案例、影视作品、跨文化对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模式。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利用国际新闻、跨文化访谈或英美影视片段,分析不同文化中的沟通风格、礼仪规范和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敏感度。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讲座等活动,使其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体验不同的交际方式,有助于提高适应能力和文化包容度。

加强跨文化交际实践训练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关键。理论学习只能提供基础知识,而实践则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巧。例如,在课堂上组织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或跨文化社交互动,让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者,体验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和挑战。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跨文化交际渠道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技术为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体验真实的跨文化互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YouTube、LinkedIn、Twitter等,关注国际话题并参与全球对话,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借助人工智能翻译和跨文化交际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语言环境。

结语:

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化差异对交际产生深远影响,提升跨文化意识、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力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多元文化教学环境、加强实践训练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才能在国际交流中克服文化障碍,实现高效沟通,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瑞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4):184-186.

[2]孙静.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才智,2024,(11):45-48.

[3]李静.基于新媒体的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