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基于数字技术提升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策略探究
姚岑
河南省实验小学 450000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推动下,数字生产力已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生活等方式的变革。在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头等大事”,小学国家安全教育重在通过国家安全意识、知识与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在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基于此,小学必须积极借助数字技术智慧化、智能化的优势,创新国家安全教育范式,优化小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知识与能力培养生态,促进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提升。
一、“大思政”视域下基于数字技术提升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优势
1. 人机交互,深化国家安全意识建构
国家安全意识是个体对于国家安全的认识,包括国家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与全局意识等。数字图谱、人机互联等新型教育手段,能够通过语音、图像、视频与触觉等信息,建立“人 - 机 - 生”三元教育结构,打造学习支持、学习需求预测、认知水平诊断等教育链条,挖掘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资源,创设人机交互情境,全面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 VR/AR等技术,以图文、声像等可视化、具像化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中多感官沉浸式体验,理解个体成长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密关系,深入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2. 数字形态,具象呈现国家安全知识
国家安全知识涵盖国家安全常识、各领域安全知识等。数字技术能够智能收集、整合与及时更新国家安全教育资源与内容,满足小学生内化知识的需求 [2]。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创新组合与呈现国家安全理论知识,增减教师与学生深度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小学可以依据学生阶段特征与国家安全教育特点,借助数字技术识别、分类、筛选与提供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精度与深度。此外,可以依托数字技术拓展国家安全知识传输路径,搭建数字化平台,创建自主学习空间,使国家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入行。
3. 数智融合,助力国家安全能力培养
国家安全能力是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包括风险辨别、防范与处理能力等,使国家安全意识与知识的综合体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创设数智融合的教育场景,突破数据孤岛、信息阻塞、资源不同等问题,形成无边界的国家安全能力培养范式。例如,小学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搭建精准、多元的能力哦诶样体系,通过跨学科融合、跨界融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辨别与正确防范国家安全风险的能力。
二、“大思政”视域下基于数字技术提升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策略
1. 智绘图谱,注入安全“大使命”——从表面到深层
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牢固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其责任担当,使其成长为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小学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前瞻思维为导向,构建数字化、结构化、可视化的国家安全知识图谱,并将维护国家安全的“大使命”注入其中,实现牢固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可以使用思维地图、3D 技术、DeepSeek 等工作,依据逻辑、层次、类型与性质等,系统梳理国家安全发展的历史轨迹,智能筛选、整合相关教育内容。以国家安全忧患意识培养为例,学校可以利用在整合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地图工具建立节、点关系网络,呈现国家忧患意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动、表现等,并以历史、现实与未来为主题词,为学生呈现清晰的逻辑关系,使其直观感受国家安全发展的内容与现实意义,牢固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与责任感[3]。
2. 智联主体,构建育人“大格局”——从单一到多元
家校社是协同育人的主体,依托数字技能能够突破社会空间、物理空间的限制,搭建国家安全教育的共育桥梁,构建育人“大格局”。小学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强化家校社合作交流、优势互补,共享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视频、互动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学校有意识地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三方协同”模式,设计综合性或特定领域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定期线上邀请相关的专家、名师、相关社会职业从业人员等,通过数字教育平台开展讲座、案例分析等,组织学生参与探讨交流活动,多样化学习与理解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拓宽思维认知。同时,可以利用班级群、智慧教育平台等,面向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传送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引导家长重视起来并行动起来,配合学校工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此外,还可以以“线上 + 线下”“理论 + 实践”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国家安全成就展览等,深化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与认识,主动用实际行动将爱国主义融入精神根脉。
3. 智设课程,引入多样“大资源”——从平面到立体
受生活阅历、经验认知等的现实,小学生对于“什么是国家安全?”“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困惑。对此,小学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以往机械传授的课程体系,挖掘与整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类资源,如生活资源、网络资源、学科课程资源等,以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形式,建设立体化的国家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保障教育活动实效。比如,利用数字技术设计面向学校全体学生的线上调查问卷,通过智能分析,了解学生们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困惑,把握其最感兴趣的相关主题,在基础上设计序列化专题教育课程。例如,在专题课程中融入“共担国土安全”“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些不能做的事儿”“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主题,建立图文并茂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便于随时调取、运用,引导学生在课程活动中探寻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浸润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又如,可以依托国家安全教育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节点,开展主题活动,设计“强国有我”微课,通过班级群、校园大屏、学校公众号等推送给全校师生,营造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全的浓厚氛围,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助力其将维护国家安全的种子根植心中[4]。
4. 智创形式,融通教育“大场域”——从静态到动态
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够贯通国家安全教育场域,智慧融合校内空间、虚拟空间等创新相关活动形式,激发小学生在相关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在养成数字化思维的同时,有效形成国家安全素养 [5]。比如,小学一方面可以主动利用数字技术,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各学科课堂之中,形成学科同步渗透的范式。比如,小学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材中涉及的材较多,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优质素材。以小学语文为例,针对《小英雄雨来》《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引入绘本、影视片段等经典内容,生动展现仁人志士守护国家安全的赤胆忠心,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高度互动的国家安全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多场景、多空间、虚实结合的交互中涵养国家安全素养。以可以利用教育数字全息技术呈现案例,创设虚实融合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依据国家安全风险类型、性质等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以“案例教学 + 亲身体验”的方式,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同时,可以依托电子屏幕合理创设校园物质空间,打造动态的国家安全教育墙、安全文化宣传栏等,创设爱国诗词校园特色文化打卡点,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国家安全素养形成。
5. 智施评价,培育安全“大视野”——从机械到灵动
评价是确保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性的关键手段,数字技术是创新教育评价的途径。小学要立足“大思政”视域,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有动态、可持续、可视化的国家安全教育评价机制,在实践中实现评价改革与创新的落实、落细。例如,小学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收集、整理与分析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全方位、多维度刻画学生在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动态表现,分析其在国家安全知识学习方面的状态、行为特征、兴趣需求等,了解其使用国家安全知识的习惯与频率,灵动实施实时性、科学性以及个性化评价,并为学生提供精准反馈与个性化指导,持续激励其养成国家安全“大视野”。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人机交互、知识图谱、数智融合与数字画像等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突破小学传统国家安全教育的不足,全面优化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主体、课程、形式与评价等,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助力其建构相关知识与能力。新时代的小学要积极借助多元化的先进数字技术,以技术赋能国家安全教育范式转型,打造虚实共生的教育生态,提升国家安全教育质量与效果,助力学生形成稳固的国家安全素养。
参考文献:
[1] 史利平 . 国家安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 挑战与优化路径 [J].教育评论 , 2024(3):3-9.
[2] 卢秋红 ." 推进教育数字化 " 系列之二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构建数字教育健康新生态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23(2):5-5.
[3] 孙俭 . 大中小学同上一堂课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J]. 河南教育 ( 基教版 ), 2025(5).
[4] 徐蓉 , 杨满 . 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 : 价值目标 , 现实挑战 ,思路对策 [J]. 思想理论教育 , 2024(1):100-105.
[5] 梁玉凤 . 推进大中小学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一体化的机理 与 路 径 [J]. 百 色 学 院 学 报 , 2023, 36(2):79-84.DOI:10.3969/j.issn.1673-8233.2023.02.012.
2024 年度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研究一般课题 +《大思政视域下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数字化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 课题立项号 :2024JZB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