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概念框架下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体系的建构研究

作者

王瑞敏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442000

一、引言

大概念是指能够统摄学科整体知识、反映学科本质规律和核心思想的关键概念,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迁移性。从学科认知视角来看,大概念如同知识网络中的 " 锚点 ",既包含政治学科特有的理论范式(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也涵盖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规律(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关系、法治与民主的内在联系)。这种概念体系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还能帮助学生突破具体情境限制,实现知识在不同议题、领域间的迁移应用。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体系是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按内在逻辑关联形成的有机整体。这一体系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为纲领,通过议题式、任务式学习活动,将各个模块内容进行纵向整合与横向贯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教学对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碎片化的知识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和素养培育的需求。当前,高考命题改革已呈现从 " 知识立意" 向 " 素养导向" 转变的趋势,强调运用学科大概念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解析 " 共同富裕 " 议题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配制度、社会保障等知识点,更要运用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高质量发展 " 等大概念构建分析框架。在此背景下,开展大概念框架下核心知识体系的建构研究,既是顺应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实施策略

在大概念框架下建构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体系,需立足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遵循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实施策略,实现知识从分散到整合、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

(一)系统梳理知识脉络,挖掘内在关联

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为基础,对各模块、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分类,逐一梳理每个模块的核心知识点、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论。在梳理过程中,采用列表法和思维导图法,将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及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记录。重点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经济生活中 “商品”“价值”“价格” 等概念的逻辑链条,政治生活中 “国家性质” 与 “政府职能” 的内在关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贯穿于不同章节的共性要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为后续大概念的提炼奠定基础。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筛选出具有核心地位的关键知识点,确保梳理内容既全面覆盖又突出重点。

(二)科学提炼核心概念,搭建框架结构

基于前期梳理的知识脉络和内在关联,进一步提炼能够统领各模块知识的大概念。从学科本质出发,结合教材单元主题和核心素养目标,确定每个模块的核心大概念,如经济生活中的 “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政治生活中的 “国家治理与公民参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生活与哲学中的 “辩证思维与实践探索”。以这些大概念为核心节点,搭建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采用 “大概念 — 主题单元 — 核心知识点 — 具体内容” 的四级结构模式。在框架搭建过程中,明确各层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和逻辑关联,将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按主题归类后纳入相应的大概念框架下。参考教材的编排顺序和逻辑结构,确保框架既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又与学生的认知顺序保持一致,使知识框架具有清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三)深化知识整合重构,完善体系内容

针对已搭建的概念框架,对纳入框架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整合与重构。从大概念的核心内涵出发,打破教材章节界限,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形成围绕大概念展开的知识集群。例如在生活与哲学模块,以 “唯物辩证法” 为大概念,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等知识点整合为 “辩证思维方法” 知识集群,并明确各部分知识在辩证思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框架中存在的知识断层或关联薄弱的环节,结合教材拓展内容和学科前沿动态进行补充完善,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整合后的知识点进行精准表述,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概括知识要点和核心原理,避免表述模糊或重复。同时,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体系中适当融入典型案例和现实情境,使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和迁移性。

(四)开展多维实践验证,动态优化体系

将构建的核心知识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作业反馈、单元测试评估等多维途径进行验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知识体系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观察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据此判断知识体系在结构合理性、内容完整性和表述清晰度等方面的缺陷。针对实践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对知识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如调整部分知识点的层级归属、补充知识关联的过渡内容、简化复杂概念的表述方式等。建立知识体系优化的长效机制,定期收集教学实践反馈,结合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教材的修订情况,对知识体系进行持续完善,确保其始终保持科学性和适用性。

三、结语

大概念框架下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知识梳理、框架搭建、整合重构和实践优化的递进过程,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这一体系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清晰的知识脉络,有助于提升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未来需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使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政治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敬宇 . 大概念视角下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3):45-49.

[2] 林彦婷.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知识整合策略探析 [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24(2):18-22.

[3] 赵启铭 .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4(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