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高历史衔接的关键环节
丛辉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 271400
引言
在新课改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历史教师需要在初高历史衔接方面切实优化,并将其作为教育领域的重点内容进行精准优化。对于核心环节,都需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学生构建更为系统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提供必要支持,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为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1 初高历史差异分析为例
1.1 课程标准存在差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及基本历史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针对历史事件、核心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联的历史发展线索。例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融入,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充分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特定规律等内容。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相关要求中更加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唯物史观对历史问题有效分析,同时要强化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相关内容。高中阶段更加关注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研究历史问题,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对历史现象进行有效解释。
1.2 教学内容存在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内容更加直观简单,通常情况下是以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叙述为主线,更加强调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例如,在初中教材中会针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进行讲述。而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广的覆盖面,同时也更有深度和广度。在这一基础上,有效增加专题时,例如在必修教材中,从国家制度到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文化交流和传播等相关方面都进行有效纳入,并且剖析历史事实。在高中教材中,以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为基础进行全面性分析,如对于工业革命进行深入学习,不仅要对其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也分析其过程对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更加强调活泼和生动,通常会通过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关注基础知识的记忆。例如,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充分记忆。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强调史料教学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教师会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多种类型的史料,让学生在分析和解读过程中进一步通过自身的理解来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
2 初高历史衔接的关键环节
2.1 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衔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领域知识相对来说是片段式和零散的,更加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并让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学的人物、事件等融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框架之中。例如,在针对中国古代史等专题案例进行讲解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朝代更替等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和复习,然后在高中阶段针对每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发展都进行深入分析,以此确保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内容,并有系统性地掌握。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要关注学生历史教材的掌握情况,在内容编排和课时匹配方面都有效衔接和优化,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衔接和查漏补缺之中,让学生可以形成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防止知识出现断层。
2.2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初高衔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关键所在。要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向高中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效过渡,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要有效设计更具有导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对历史人物进行有效评价。例如,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深入思考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包括哪些?对世界和美国历史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各类问题的根源,然后再深入探究。在主动思考的前提下,使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在衔接过程中也要强化史料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学会从史料中获得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展开史料实证,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证据意识。
2.3 有效改进和优化衔接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方面更加关注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更加初级,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逻辑性和探究性。因此,在高中教学结构中需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整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导向模式进一步创设相对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有沉浸式的体验和深刻的感受,以此为引导学生具备情感体验和实践认知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抗日战争等相关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播放历史纪录片或者对历史图片及其音频视频等进行有效呈现,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抗日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历史背景。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实现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其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分组探索了解相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呈现出教学的实效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做好初高历史衔接是关键所在,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有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初高历史衔接的关键环节,然后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相关方面有效优化,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学生融入初高历史衔接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其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增强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文宇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历史衔接教学策略探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9(08):68-69.
[2] 王以强 . 以秦汉史为例谈统编版教材下初高历史衔接要点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