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作者

王久荣

四川省西充中学 637200

一、引言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真实且有意义的项目来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项目式学习因其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等特点,逐渐成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为将项目式学习有效融入高中生物教学,需从项目设计、活动组织、成果转化到评价优化形成连贯流程,确保各环节衔接紧密,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一)锚定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项目

从学生生活环境、社会热点或生物学科前沿中选取真实情境,以此为基础设计具有驱动性的项目。在进行情境筛选时,可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确保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例如,结合学生日常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挖掘其中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热点事件,如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梳理,采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教材章节中的知识点进行可视化呈现,清晰明确教学目标和核心知识点。再运用文献研究法,检索教育期刊中关于生物教学情境设计的优秀案例,结合真实情境寻找契合点。例如,针对“生态系统”相关内容,可围绕当地公园生态环境的现状设计“公园生态系统优化方案探究”项目。在设计前,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利用生态学测量工具,如温湿度计、土壤检测仪等,记录公园内动植物种类、数量及环境数据,为项目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项目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通过召开教研会议,组织生物教师集体研讨,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法,从预期学习成果出发,倒推教学活动和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究空间,可借鉴布鲁姆认知理论,将任务设计涵盖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需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储备,通过前测评估学生的知识基础,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将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可操作的子任务。以“公园生态系统优化方案探究”项目为例,可将其分解为“公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调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分析”“生态问题诊断与成因探究”“优化方案设计与可行性评估”等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达成项目目标。

此外,还应明确项目的预期成果,如探究报告、方案设计、模型制作等,为每种成果类型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规。以探究报告为例,从内容完整性、数据准确性、分析逻辑性、结论科学性等维度设定评价指标,使学生清楚努力的方向。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学生学习评价量规,明确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二)搭建协作平台,组织探究性活动

根据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小组,每组

4-6 人,确保每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以利于优势互补。为各小组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作平台,线上可利用学习通、微信群等工具进行资料共享、问题讨论;线下提供实验室、会议室等场所供小组集中研讨、实验操作。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如组长负责统筹协调、记录员负责整理资料、实验员负责操作实验等。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而非直接给出答案。同时,要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探究氛围。

(三)整合多元成果,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在学生完成项目探究活动后,组织各小组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和整合。引导学生将探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实验记录等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完整的项目报告。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成果,如 PPT 演示、模型展示、戏剧表演、实验视频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组织成果展示交流会,让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其他学生和教师可进行提问、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成果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成果。同时,引导学生将项目中涉及的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根据“公园生态系统优化方案探究”的成果,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四)构建多维体系,实施发展性评价

建立涵盖过程与结果、个体与小组、知识与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过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协作精神、探究方法的运用等,可通过观察记录、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结果评价侧重对学生项目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如报告的科学性、方案的可行性、成果的创新性等,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主要描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或分数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鼓励学生对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在协作中提升能力,在成果转化中深化认知,在多元评价中促进发展。这一模式不仅契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更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感受学科魅力,培养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随着实践的深入,需不断优化完善,让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瞿梓涵。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中学生物教学,2024(3):45-48.

[2] 濮亦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项目式教学模式构建 [J]. 生物学通报,2024(5):23-26.

[3] 眭雨萱。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效果分析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4(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