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策略

作者

郭祥东

嘉祥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2400

引言

在小学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体育课堂属于一种开放性教学课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师应变能力的培养。而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学生运动专业性

从小学学生体育运动完成效果进行分析,即便是足球、篮球这些学生经常进行的体育项目,学生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综合素质较差,缺少对体育健康知识的理解,并且体育锻炼不够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主动参与到一项体育运动当中,也会因为缺少相关的知识而导致运动效果受到影响,还会提升学生体育运动受伤概率。而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行为的引导,学生能够对相关体育知识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知,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理解程度,在提升学生运动专业性的同时促进体育教学的独特育人目标达成。

(二)降低学生运动受伤概率

从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效果来看,因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程度不足,不具备了解体育健康行为的意识,就会导致在实际体育锻炼中,学生不具备体育安全意识,体育运动中出现事故的概率也就会显著提升。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体育运动效果受到较大程度影响,无法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知,进而有效降低学生的运动风险,确保学生健康快乐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健康知识讲述下提升学生认知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因为对体育知识了解有限,所以经常会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受伤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对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不仅会提升学生运动中受伤的风险,还会导致体育运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也无法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运动开展中,为学生传播体育健康知识是教师必要的责任,在健康知识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学生的认知能力便会显著地提升,在体育健康知识传授下,也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教师要普及不同体育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足球运动要穿足球鞋,羽毛球运动要穿羽毛球鞋,短跑要穿钉鞋,体育运动之前要穿运动装等。让学生对各项体育健康知识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还要求在体育活动开展之前,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需要告知学生热身运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通过充分的热身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在体育健康知识传授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落实通过体育运动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二)体育运动中提升学生交流能力

在小学体育运动活动开展中,大多数体育运动都需要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等,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体育团队活动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团队中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体育思维,确保学生更加健康地进行体育知识学习,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足球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对足球基础知识讲解之后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进行足球实际技能的训练,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训练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出现错误观点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引导,因为足球属于一项团队合作运动,在足球比赛中要想取得比赛胜利,需要所有队员共同努力,所以可以让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足球比赛位置后组织学生之间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训练,在学生合作训练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在运动中受到挫折,教师也可以对学生适当地进行开导,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下,学生的足球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沟通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高效的沟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会有效提升。

(三)激励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学生体育运动开展中,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教学方式十分有效,教师想要对学生情绪进行调控,就可以合理应用激励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锻炼,在激励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确保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提升,以此来起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激励教学理念下,学生在积极激励下,也会更加主动投入到知识学习和思考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直拍击球训练中,教师就可以合理应用激励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直拍击球训练之前,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我激励,通过自我加油等方式来提升自信心,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互相激励,在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中有效提升训练效果,在训练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激励,无论学生的体育运动结果如何,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都需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对于击球训练效果较差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做到有效激励,让学生不气馁,争取下次更好地完成训练,从而在激励教学下起到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效果 [2]。

结束语

体育运动开展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生不良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应用团队合作来提升自身沟通交流能力,应用激励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中还需要充分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体育运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明军 . 小学体育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法创新——以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西安镇中心小学为例 [J]. 运动与健康 , 2024, 3 (06): 33-36.

[2] 陈丽娟 .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困境与策略[J]. 教师 , 2022, (08): 72-74.

作者简介:郭祥东, 出生年月:1981.10,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嘉祥县,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体育

注:本文为济宁市2023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编号2023NG160)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