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探析

作者

刘国成

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中心卫生院

一、引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临床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可度的提升,中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然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频繁出现,从含马兜铃酸中药引发的肾脏损害,到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等,不仅影响患者健康,也对中医药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中药不良反应,探索合理用药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

(一)毒性反应

部分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如乌头类药物含有的乌头碱,使用不当极易引起心律失常、神经系统麻痹等严重毒性反应。此外,一些经过炮制可降低毒性的中药,若炮制不规范,同样会导致毒性残留,引发毒性反应。

(二)过敏反应

中药中的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症状轻者出现皮疹、瘙痒,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

(三)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时,若不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含麻黄的中药与降压药联用,麻黄碱的升压作用可能抵消降压药效果;与镇静催眠药联用,可能导致药效叠加,引起过度镇静。

(四)长期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长期服用补益类中药,如人参,可能出现“人参滥用综合征”,表现为血压升高、失眠、烦躁等;长期服用含朱砂的中药,还可能导致汞蓄积中毒。

三、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药材质量问题

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重金属残留超标,产地、采收时间不当,以及储存条件不佳导致的霉变、虫蛀等,都会影响药材质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二)炮制不规范

炮制是降低中药毒性、增强疗效的重要环节。若炮制方法、时间、火候掌握不当,会使药物成分发生改变,影响安全性。例如,制附子若炮制时间不足,乌头碱不能充分水解,服用后易中毒。

(三)临床用药不合理

1. 辨证不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若未准确辨证,盲目用药,可能药不对症,引发不良反应。如虚寒体质者误用寒凉药物,可能导致脾胃虚寒加重。

2. 剂量与疗程不当:超剂量、长期服用中药,超出人体耐受范围,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例如,长期大量服用关木通,易导致肾脏损害。

3. 配伍禁忌:违反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原则,或不了解中西药联用禁忌,都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

(四)患者个体差异

患者年龄、体质、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对中药的耐受性。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较弱,对药物代谢能力差;过敏体质者易发生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经肝肾代谢的中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四、中药合理用药策略

(一)加强中药材质量管控

1. 规范中药材种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重金属污染;建立完善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产地、采收、加工等环节的监管。

2. 严格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检验,确保药材和药品质量合格。

(二)规范中药炮制

加强对炮制从业人员的培训,严格遵循炮制规范,建立炮制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炮制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最大程度降低药物毒性。

(三)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 强化辨证施治:临床医师需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准确辨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

2.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与疗程:遵循“中病即止”原则,避免超 剂量、长期用药;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孕妇等)用药需谨慎调整 剂量。

3. 重视药物配伍:临床使用中药尤其是中西药联用时,需详细了解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指征的把控,减少不合理使用。

(四)加强用药教育与监测

1. 药师应发挥专业优势,向患者普及中药用药知识,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监测能力。

2. 建立完善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分析不良反应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

五、结论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有效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充分发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然而,中药安全性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未来,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R]. 2023.

[2] 王敏,李静 . 中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J]. 中国药房,2022, 33 (15): 1835. 1839.

[3] 张辉,刘畅 . 中药炮制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J]. 中草药,2021, 52 (8): 2405.2412.

[4]陈立,赵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构建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 40 (23): 2529. 2533.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 - 2030 年 )[Z].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