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符林金
广东省雷州市纪家中心小学
引言
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是当前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基本场域,其育人效能直接关乎教育目标的最终达成。班级管理的外在规范是基础,而学生的内在成长驱动力则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班主任若仅以制度的“尺”去度量学生,其工作便容易止步于对表层行为的控制,进而忽略了对班级精神内核的深度塑造。而一个真正富有生命力的班集体,也需要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集体目标并主动参与建设,但这种文化自觉的形成对于心智尚在发展中的小学生而言并非易事。这便要求班主任必须探索更为深刻的工作路径,而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正回应了这一需求,为此本研究也将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三个维度探讨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精神文化:铸造班级之魂,凝聚向上力量
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是凝聚学生集体意识与塑造共同价值追求的深层驱动力,班主任需要精心提炼并引导形成一种积极的班级风气,这种风气将内化为学生共同的信念与行为准则,而在一个充满信任与支持的氛围中,学生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也会被有效激发。例如,班主任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独一无二的空白拼图并引导他们将其设计为承载个人学期目标的“梦想碎片”,随后便设置一个核心规则,即唯有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在各项活动中赢得荣誉或达成共同目标后,所有成员才有资格见证并亲手将各自的碎片拼入教室中心那块巨大的“荣耀版图”,这个过程迫使学生的目光从自我转向集体。籍由这一具体行动的反复实践,学生将切身体会到个体的价值必须在集体的土壤中方能璀璨绽放,一种“我因集体而自豪,集体因我而精彩”的共生信念便在潜移默化中铸成,这便是班级真正的灵魂。
二、制度文化:规范班级之行,实现自主管理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旨在确立一套引导学生行为自觉并促进其自我管理的内在规范体系,由此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便在于推动形成公正且透明的班级公约,该公约的制定过程也应当充分吸纳学生的意见。如此一来,班级的运行秩序是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被建构起来的,这使得制度具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学生在遵守和维护共同约定的过程中,其规则意识与公民素养也得到了深度的涵养与提升,并且这种管理模式使学生从被动的管理者转变为主动的建设者,从而真正实现了班级的有序运行。例如,面对学生间的冲突,班主任的工作重心绝非是进行一场“谁对谁错”的审判,因为那种基于惩罚的传统模式往往只能收获表面的顺从与潜在的隔阂;一种更具深远影响的替代方案是启动“修复性正义圆桌会”,将讨论的焦点从追究责任巧妙地转移到“我们如何共同弥补已造成的伤害并重建信任”上来,从而引导学生从单纯的规则遵守者转变为制度背后情感与道义的理解者。通过这样的议事过程,制度不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其也将被学生内化为一种维护集体和谐、关照他人感受的自觉行动准则,自主管理于是从一句口号变成了班级成员共享的生活方式。
三、物质文化:优化班级之境,发挥环境育人
班级物质文化创设的核心在于将物理空间转化为蕴含教育意图并能与学生互动的美育场域,班主任应耐心地规划教室的整体布局,使其能够服务于教学活动和学生交往的需求。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应成为传递知识与美感的无声载体,其设计应充分展现班级的独特风貌,并且学生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实践,能够增强他们对班级集体的所有权感受。例如,班主任应先引导学生畅想理想中的教室环境,并鼓励大家提出具体的布置方案,随后可以将学生的创意分组落实到实际操作中,让每个小组负责教室的不同区域。班主任在过程中则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学习、生活的关系,鼓励他们将个人作品、集体成果和成长记录融入教室布置,使环境成为展示自我和激励成长的平台。最后,班主任还应定期组织“教室环境分享会”,让学生交流布置心得和收获,进一步增强班级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而经过这样由设想到实践、再到反思的完整过程,班级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活动文化:彰显班级之彩,赋能个性成长
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中,活动文化的引入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班级实际需求,科学规划活动主题和内容,使活动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逐步实现班级凝聚力的增强。例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都被看见与珍视,班主任可以策划一期“微光故事会”系列活动,用一种细腻的方式去捕捉他们那些平日里不易察觉的闪光点。由此,班主任并不急于搭建一个炫目的中央舞台,反倒是可以先像一位耐心的访谈者,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有意收集那些关于坚韧、善良或奇思妙想的瞬间,然后将这些不具名的“微光”故事在班会课上娓娓道来,并向全体学生提问:“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我们班的谁?”而在同学们的相互指认与善意欢呼中,故事的主人公便会带着一丝惊喜与羞涩站出来,接受大家最真诚的掌声,那一刻,教室里涌动的是一种无需言说的温暖与认同。这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活动形式,却如水墨画中的点染之笔,于无声处彰显了班级文化的温度,其也能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个性成长并非要成为最耀眼的太阳,而是可以做一颗在集体星空中幸福闪烁的星星。
结束语
综合上述,通过精神文化铸魂、制度文化规范、物质文化优境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班主任也能在工作中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文化引领的根本转变,进而这种立体化的文化建设路径不仅提升了班级管理效能,更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开虎 . 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28):85-87.
[2] 李红梅 . 班主任视角下班级管理及文化建设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 成 研 究 [J]. 中 华 活 页 文 选 ( 教 师 ),2025,(05):172-174.DOI:10. 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