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时政微视频内容的有效选择与应用
马利锋
怀集县第一中学
给学生观看的时政视频内容应该如何筛选?笔者在三个阶段采取过三种方法,效果迥异。第一种方法,尽可能拓宽学生对时政了解的广度,以主流媒体的新闻视频为主,没有筛选地让学生了解当天国内国际时事政治,学生了解的东西多了,但耗时长,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对于系统化了解政治知识、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帮助不明显;第二种方法是教师录制视频,每天结合教材讲透一个时政事件,这样增强了学生对时政与课本关系的了解,但从每天的新闻中确定一个进行分析很困难,同时图片素材少,学生专注于做题,吸引力不强,另外老师的分析也受知识与能力的局限,专业性不强,加之耗时长,长期做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种方法是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角度挑选时政视频内容,录制近期发生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活动及人民生活实际故事为内容的 5-8 分钟的视频,发挥时政微视频对培养学生建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特优势,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显然,第三种办法优于前两种方法。本文以“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为着眼点,阐述笔者在时政微视频内容的有效选择与应用方面的思考。
一、有效选择内容,发挥时政微视频对培养学生建设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要求思想政治课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敢于直面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通过时政微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对必备知识的理解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发挥时政微视频对培养学生建设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1. 基于必备知识,选择时政微视频素材
建设性思维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主体能够透过客体的表面,获得对客体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甚至把表面看起来无关系的事物和过程联系起来。为培养这样一种思维品质,就要求学生掌握并形成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概念于学生而言艰涩难懂,教材的例子又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概念的理解帮助甚微。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需要与高考的要求,提出基于必备知识去选择时政微视频素材的要求,即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来选择时政微视频的内容。
2. 围绕关键能力,剪辑时政微视频素材
从另一方面理解建设性思维,《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的解释是,建设性思维还包括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从而能在一般人不注意的事物上看出重要问题,创造出新产品、新成果或提出新的理论。而关键能力正是指学习者所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
关于知识获取能力,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对新的概念做出反应,而且要以专家的视角对新知识、新概念做出严谨的探究,并获得新的知识或超越知识本身的审美、实用、个人的价值。如 2020 年山东卷 16 题,通过呈现“聚合经营”的现象,要求学生解释聚合经营的原因,这就在考查学生知识获取的能力。为提升这一能力,笔者在每日了解新闻资讯时,会关注一些新词热词,并收集与其相关的新闻事件剪辑成时政微视频,让学生看后分析这些词的内涵与外延,提升学生知识获取的能力。
关于实践操作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笔者理解为针对相关时政事件,设计解决真实情景问题的办法。如上文提到的“聚合经营”
现象,让学生在了解现象后,提出企业如何以“正和博弈”思维开展竞争。要提升这一能力,笔者在剪辑时政微视频过程中,会关注事件涉及的不同主体,从不同的新闻网站下载相对全面的评论,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而不是局限于一个主体,如“聚合经营”涉及的主体有国家、企业、劳动者,还需要考虑国内外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倾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在每一次有意识的视频剪辑与播放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建设性思维的能力。
作用
二、合理应用时政微视频,发挥其对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
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能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综合调动自身核心素养、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正是对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希望通过合理利用时政微视频来发挥其对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1. 调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态度,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论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审查。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为提升这一思维技能,笔者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出发,通过对时政微视频内容的剪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综合调动学科核心素养去思考问题并解决困境。
如世博会的召开,笔者通过视频的剪辑,让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分析世博会召开的原因、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对国内外的影响以及青年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到世博会的宣传工作中去。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学生综合调动了学科核心素养,首先,从思想上坚持了政治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相信,党和国家做出这个决策是有利于人民的,并且从中切身体会到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带来的有利影响;其次,学生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分析了世博会的召开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第三,在问题“青年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到世博会的宣传工作中”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建言献策,从规范法律法规到落实志愿者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有效措施,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笔者通过结合时政微视频创设的情境和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综合调动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2. 把握核心价值,明确批判思维倾向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要坚持正确的倾向,就要把握核心价值,即具备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具体包括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清晰的法治意识,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以及劳动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向东.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 [J].全球教育展望,2018(10)
[2] 刘建明,王泰玄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 03
[3] 教育部考试中心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武宏志 . 论批判性思维 .[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
[5] 韦彩珍 .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用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