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朗诵艺术融入音乐课堂
栗阳
哈尔滨市少年宫
在美育不断深化的教学背景下,跨艺术融合已经成为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朗诵作为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内在的节奏感、音律变化、情感张力与音乐的教学高度契合。教师充分发挥艺术与朗诵这两门课程的特色将其有效地融合,在课堂中进行良好地渗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音语交融、声情并茂”的艺术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通过朗诵歌词把握节奏,提升咬字归音准确性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时,会发现学生常常因音乐节奏不准或咬字不清晰影响演唱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借助先“朗诵”后“演唱”的方式,使学生对歌词有节奏地朗诵,学生能建立准确的节拍感和语感,还能使学生能在“说”的过程中感受“唱”的韵律之美。
例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先不进入演唱环节,而是引导学生以朗诵的方式体会歌曲的节奏与情感内核。教师播放歌曲的一些片段,让学生感受气势磅礴的节奏,然后提出:歌词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在进行演唱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逐字、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学生用拍手或踏步的方式把握节拍点。同时带领学生分析作者在进行歌词创作时所体现的文学常识。学生通过对歌词的解析了解歌词中有排比句,并且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到情绪的层层递进,能了解到“保、卫、黄、河”等字的声母清晰、韵母饱满,明确在朗诵时应做到铿锵有力。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尝试朗诵,在聆听学生朗诵的过程时,纠正一些学生的方言口音问题,让学生通过泛读、对比听辨、口型示范等方式进行纠正,这样能确保发音的准确性。学生在反复有节奏地朗诵中能够掌握歌词的语言美感,还能在说的过程中内化旋律的走向与情感的起伏。学生通过对歌词节奏与语言的熟练掌握,之后引入旋律进行演唱。学生能自然地将朗诵中建立的节拍感、语感和情感表达迁移到歌唱之中,歌唱时才能更加准确有力富有感染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提升学生咬文嚼字的准确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能实现技术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双重目标。
二、配乐诗朗诵,深化对音乐情绪与意境的理解
“配乐诗朗诵”是连接听觉与文学情感与意境的有效桥梁,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音乐作品主题情绪相契合的诗歌,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朗诵,使学生对于作品有更深刻的感悟,还能够对古诗传递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教师通过声音与音乐的交织,使学生能听到旋律,更能读出情感,这样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情绪风格与文化背景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进行“春江花月夜”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先播放歌曲的合奏版本,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线条音色变化和整体氛围,然后教师引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学生在诵读完后感受诗歌的意境之后再次进行歌曲的演唱。同时教师切换不同的旋律,让学生体验不同音乐旋律对于朗诵产生的效果。教师通过多次配乐朗诵,使学生能听到了音乐的旋律,也能读出音乐背后的文化意蕴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这样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诗歌所传递的内涵,也能使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对于诗人所传递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借助诗歌朗诵来让学生了解音乐,通过音乐来让学生感受诗歌所传递的情感,能打破音乐与文学的学科界限,使学生在声音与语言的交织中实现多感官协同参与的审美体验,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审美素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将朗诵节奏与打击乐结合,开展节奏合奏活动
节奏是音乐与语言的共同基石,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节奏朗诵与打击乐伴奏的综合活动,发展学生的节奏感与协作能力。教师选择一些童谣或者包含古诗词的歌曲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进行朗读,使其感受语言本身的节奏韵律从而能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还能培养幼儿的“听觉注意力”。
例如,在进行“小老鼠上灯台”童谣的教学时,在教学时,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分别担任人声朗诵组、节奏伴奏组和音效表演组,还为小组中的学生提供沙锤、双响筒、碰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学生在进行朗诵时,教师引导学生确保乐器节奏与语言节拍同步,以培养学生节奏的稳定性。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借助乐器感悟歌词传递的内涵,还借助肢体动作来实现人声、节奏加音效的立体化表达。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表演,借助朗诵与乐器配合动作节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朗诵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韵律美,更能在打击乐的写作中锻炼听觉、专注力、节奏协调性和团队协作意识。学生通过小组配合能更好地实现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的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朗诵艺术的融入为音乐课堂,注入了语言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能丰富现阶段的教学形式,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使学生能跟上教师的节奏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的艺术素养与人文底蕴都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艺姣 . 艺术美育通识课程的传播特征研究 [D]. 中北大学 ,2023.
[2] 李小莉 . 朗诵艺术与声乐教学有机结合探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中旬刊 ),2022,(1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