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善用追问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品质例谈

作者

王小翠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

引言

语言学习本质上是思维活动,而思维品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与深度,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惰性、学习兴趣不等问题。追问作为高效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引导深度思考、促进知识内化,探究通过典型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善用追问策略,创设富有思维挑战性问题情境,构建多元问题体系形成有效问答机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品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追问导入激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成功关键因素,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这一点导致学生思维处于被动状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富有情境性追问,能够有效唤醒学生思维活力激发其探究欲望。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不应简单告知学习内容,而应抛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主题单元时教师应当设计想象“未来五十年后我们居住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问题情境,随后追问“这些变化中哪些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哪些会带来消极后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环境问题。这种追问方式既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具有一定思维挑战性,能够迅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重真实性与开放性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点,初中生具有强烈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资源呈现富有冲击力画面或数据,引发学生思考。如展示北极冰川融化前后对比图片追问“你认为导致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什么,”继而追问“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何种影响”,最后追问“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够采取哪些实际行动减缓这一问题”。这种层层深入追问策略,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其全球意识与责任感,追问设计应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保持适度认知挑战性。

二、追问深入引导思考——构建多元问题体系促进初中生英语思维拓展

思维深度决定学习质量,而构建多元问题体系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追问形成系统性问题体系。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为问题设计提供了框架,教师应当依据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设计递进式追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停留于文本表层信息提取,缺乏深层次思维引导。构建多元问题体系先应包含基础性追问确保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关键信息,设计分析性追问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在逻辑与因果关系,加入评价性追问鼓励学生对文本观点或人物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设置创造性追问促使学生基于已有信息进行拓展想象与创新思考。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Happy Birthday! 为例,该单元主题围绕生日庆祝活动展开涉及日期表达、邀请函写作等内容,教师在设计多元问题体系时可以从文化差异角度切入,先提出基础性追问:“各国生日庆祝活动有何共同点?”确保学生理解文本基本内容,随后深入分析性追问:“为何西方生日派对通常有蛋糕、蜡烛及许愿环节?这些元素象征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象征意义。继而设置评价性追问:“比较中西方生日庆祝方式,哪些方面值得借鉴?”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思考,最后提出创造性追问:“如何设计一场融合中西方元素生日派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景模拟方式呈现西方生日派对场景,随后抛出主问题:“西方生日派对与我们熟悉生日庆祝活动有何不同?”学生初步回答后教师不急于评判,而是进一步追问:“这些差异背后反映了怎样文化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差异。针对学生回答中提到西方注重个人表达观点,教师继续追问:“这种个人表达在邀请函写作中如何体现?”将思考引导至语言表达层面。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语学习品质

三、追问反馈巩固思维——形成有效问答机制提升初中生英

追问过程最终目标是形成高效问答机制促进学生思维内化与提升,追问反馈环节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及时、有效指导帮助其巩固思维成果。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答案正确与否,忽视思维过程价值,有效问答机制应更加注重思维路径引导与思维品质培养。教师应学会接住学生回答,无论其答案是否符合预期都应给予积极回应,肯定其思考勇气,针对学生回答中闪光点教师应及时给予强化,让学生体验思维成功喜悦,面对学生思维误区或局限教师不应简单否定而应通过启发性追问,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主动调整思路。有效问答机制建立需要营造宽松课堂氛围消除学生思维顾虑,教师应明确传达思考过程比正确答案更重要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独特见解,同时教师应避免过早评判学生回答,给予充分思考时间与空间。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Plan for Yourself 为例,教师应当通过有效问答机制巩固学生思维成果,该单元主要学习计划与决心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可以采用梯级追问策略。当学生对未来计划制定理解不透彻时,教师不直接纠正而是追问“这个计划表达什么意思?制定计划者想达成什么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计划与目标实现关系。当学生回答想要实现某个愿望后,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需要制定具体计划而不是仅有想法?详细计划传递了什么执行信息?”促使学生思考计划制定背后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针对学生回答显得更具体,教师不急于肯定而是追问“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调整原有计划?不同计划方式会带来什么不同结果?”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思考。随后教师应当组织目标分享活动让学生展示不同人生规划,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相同目标,体验计划表达差异。

结论

善用追问策略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品质,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重要途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多元问题体系引导深度思考、形成有效问答机制巩固思维成果,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潜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追问不仅是教学手段更是教育理念,它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注重过程性学习体验。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反思与改进追问策略,根据学生反馈调整问题设计形成动态发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晶晶. 巧用英语课堂追问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7(12):5.

[2] 高峰 . 在追问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1,6(13):3.

[3] 周云媛 . 追问的课堂——思维品质生成的助推器 [J]. 校园英语 , 2020(2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