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救知识:家庭必备技能
郝建争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 065000
新生儿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他们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紧急情况。因此,家庭成员掌握一些新生儿急救知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了解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特征
在掌握急救知识之前,家长首先要了解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特征,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察觉。新生儿的呼吸节律通常是不规则的,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呼吸暂停时间超过 20 秒,或者伴有面色青紫、心率减慢等情况,就需要引起警惕了。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正常体温一般在 36℃ -37.2℃之间,如果体温超过 37.5℃或低于 36℃,可能表示存在健康问题。此外,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黄疸是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出生后 2-3 天出现,7-10 天逐渐消退。但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及时就医。
二、常见紧急情况的识别与处理
(一)窒息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呛奶、异物堵塞呼吸道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家长们需要掌握窒息的识别方法和处理措施。
识别方法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是关键。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呼吸平稳且有规律。若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或减慢,甚至呼吸暂停,同时面色青紫,这是窒息较为典型的表现。此外,新生儿还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身体扭动频繁,哭声微弱或无哭声等症状。如果新生儿在吃奶后出现这些异常表现,家长要高度警惕窒息的可能。
处理方法
如果是呛奶导致的窒息,应立即将新生儿平躺,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奶液反流进入气管。然后用空掌心拍打新生儿背部,力度要适中,通过拍打产生的震动,帮助其排出呛入的奶液。如果拍打后新生儿的症状仍未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二)吐奶
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但如果处理不当或吐奶情况严重,也可能引发窒息等危险情况。家长需要学会区分正常吐奶和需要紧急处理的吐奶情况。
识别方法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现象,正常情况下每天吐奶1-2 次且量少(不超过一口),宝宝吐奶后精神状态良好。但若吐奶频繁(每天超 3 次)、量大(呈喷射状或整口吐出),或吐出物含血丝、胆汁等异常物质,以及吐奶后出现烦躁、拒食、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都需警惕病理性吐奶。
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宝宝吐奶,应立即将其竖直抱起,头靠肩轻拍背部助排空气,清理口腔鼻腔奶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宝宝侧卧或半坐位休息 15-30 分钟观察状态。若吐奶频繁,可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直抱姿 20-30 分钟。若吐奶严重或伴其他症状,要及时送医排查疾病。
(三)惊厥
惊厥是新生儿神经系统异常的一种表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热、颅内感染、低血糖等。
识别方法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四肢抽动、眼球上翻、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发作时间可长可短,有的仅持续数秒,有的可持续数分钟。
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新生儿惊厥,应立即将新生儿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强行按压新生儿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在新生儿上下牙齿之间垫上软布,防止咬伤舌头。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治疗。在送医途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等情况。
三、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与观察
(一)黄疸
家庭护理方法
对于轻度黄疸的新生儿,可让其在自然光线下晒太阳,但要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适当增加喂养次数,促进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观察要点
密切观察黄疸的变化,包括黄疸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黄疸从颜面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或黄疸持续超过2 周仍未消退,或黄疸退而复现,应及时就医。
(二)脐部护理
护理方法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天用 75% 的酒精或碘伏消毒脐部,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擦拭,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尿液、粪便等污染脐部。
观察要点
注意观察脐部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异常情况。如果发现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或异味,应及时就医,以防发生脐炎。
(三)发热
护理方法
当新生儿体温超过
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松开包被、用
温水擦拭身体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包裹新生儿,以免影响散热。同时,要查找发热的原因,如是否有感染等。
观察要点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每 1-2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同时,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呼吸情况等。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家庭急救药品和物品的准备
常用药品
准备一些常用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但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此外,还可准备一些生理盐水、碘伏、棉签等,用于脐部护理和伤口消毒。
急救物品
准备一个婴儿急救包,里面包括剪刀、指甲刀、吸鼻器等常用物品。同时,要确保急救包在易于取用的位置。还可以准备一个简易的吸痰器,以防新生儿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堵塞的情况。
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的时机
虽然家庭急救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新生儿的紧急情况,但有些情况必须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当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严重惊厥、高热不退、昏迷等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此外,如果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有任何疑虑,如黄疸、呕吐、腹泻等,也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六、提高家庭急救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学习急救知识
家长可以通过参加正规的急救培训课程,学习新生儿急救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阅读相关的医学科普书籍、文章,观看专业的急救教学视频,提高自己的急救意识。
定期检查急救物品和药品
要定期检查家庭急救包中的物品和药品是否齐全、有效。如有缺失或过期,应及时补充和更换。同时,要确保家人都知道急救包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
与医生保持沟通
建立与儿科医生的良好沟通渠道,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病情,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七、结语
总之,新生儿急救知识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通过了解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特征、常见紧急情况的识别与处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与观察,以及做好家庭急救药品和物品的准备,家长可以在关键时刻为新生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