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文化意识融入的课程设计研究
丛帅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大兴镇中学
引言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成为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跨文化沟通、包容、合作与共享的意识和能力。新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为文化意识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如何基于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将文化意识有效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仍是当前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开展新课标背景下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文化意识融入的课程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意识融入初中英语课程设计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学生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了解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如圣诞节、感恩节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节日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二)落实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将文化意识纳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课程设计应围绕这些目标和要求展开,将文化意识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包容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英语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观看英语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英语文化。
(三)丰富英语教学内涵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英语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将文化意识融入课程设计,能够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丰富教学内涵。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文化讲座、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教材内容挖掘的文化意识融入课程设计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文化板块
新版初中英语教材设置了专门的文化板块,如“Culture Corner”“Culture Time”等,这些板块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知识。教师应深入解读这些板块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Culture Corner”中介绍了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下午茶的起源、时间、饮品和点心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英国下午茶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英国文化。
(二)整合教材中的文化线索
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往往分散在各个单元中,教师应具有整体观念,整合教材中的文化线索,形成系统的文化教学体系。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不同单元中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西方的节日圣诞节、万圣节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节日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开展“中外节日文化对比”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三)拓展教材文化内容
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拓展相关的文化内容。例如,在学习教材中关于西方饮食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饮食的历史、地域差异等,还可以介绍一些西方饮食礼仪,如如何使用刀叉、如何表达感谢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比较能力。
三、基于教学活动设计的文化意识融入课程设计策略
(一)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文化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外国美食、学习外国舞蹈、举办文化展览等。例如,在学习教材中关于巴西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巴西特色美食——巴西烤肉,让学生了解巴西烤肉的制作方法和饮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巴西桑巴舞的视频,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桑巴舞动作,感受巴西文化的热情奔放。
(二)组织文化讨论活动
文化讨论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文化话题,如“中西方的婚姻观念差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方式差异”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拓宽文化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例如,在讨论“中西方的婚姻观念差异”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四、基于教学评价优化的文化意识融入课程设计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文化活动参与度等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文化意识发展水平。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文化意识评价量表,从文化知识掌握、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评价。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应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例如,在文化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将文化意识融入新版初中英语教材课程设计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文化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及优化教学评价等方式,能够将文化意识有效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意识融入课程设计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有效的文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文化意识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孙彩霞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02):61-63.
[2] 李莉 . 新课标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的实践[J]. 吉林教育 ,2025,(0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