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年级毕业班德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实践

作者

孟丽丽

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小学 山东 泰安 271402

引言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即将告别小学,踏入初中校园,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转变。初小衔接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一特殊阶段,五年级毕业班的德育与班级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五年级毕业班德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重要性、策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五年级毕业班德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重要性

五年级毕业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同时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在初小衔接过程中,学生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科目增多、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重新建立等。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下降、自信心不足、行为规范松懈等问题。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能够为学生的顺利过渡提供有力保障。德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级管理则侧重于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初小衔接为导向,能够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班级管理更具人文关怀。通过德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初小衔接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

二、五年级毕业班德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策略

(一)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通过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道德意识;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辟多个板块,如 “学习园地”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和学习心得,“光荣榜” 表扬在学习、品德、劳动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初小衔接专栏” 介绍初中的学习生活和注意事项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教室的布置,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主题班会开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主题班会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以初小衔接为导向开展主题班会,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过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

1. 初小衔接认知主题班会

通过播放初中校园生活的视频、邀请初中生分享学习经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初中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学习方法等,消除他们对初中生活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学和初中在学习要求上的差异,让他们明白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初小衔接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培养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道德品质培养主题班会

围绕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责任担当等主题开展班会活动,通过故事讲解、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道德品质的理解,增强道德意识。例如,在 “诚实守信” 主题班会上,让学生分享身边的诚信故事,讨论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诚实

守信。

(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是德育与班级管理融合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沟通中,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要求,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 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志愿服务等,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担当。同时,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如担任家长志愿者,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班级情况,增强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

三、德育与班级管理融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德育与管理脱节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德育与班级管理脱节的情况,即班级管理只注重纪律约束,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或者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虽然遵守了纪律,但道德品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树立 “德育为先,管理育人” 的理念,将德育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充分体现德育要求;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例如,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二)家校合作不畅

部分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或者家长与学校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分歧,导致家校合作难以有效开展。为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家长对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尊重家长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化解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形成教育共识。

(三)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挑战

五年级毕业班学生在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给德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有些学生自律性强,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和道德规范;而有些学生则缺乏自律意识,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监督。为此,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自律性强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于自律性差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和监督,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计划,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道德意识。

四、总结与展望

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德育与管理脱节、家校合作不畅、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德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五年级毕业班德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