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金属材料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作者

张凯 贾旭东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741023

引言

金属材料凭借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导电导热性等特点,在机械制造、建筑工程、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金属材料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蚀现象。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4% ,同时还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深入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属材料腐蚀机理

(一)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材料与周围环境中的非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这种腐蚀过程不产生电流,反应产物直接在金属表面形成腐蚀产物膜。

常见的化学腐蚀包括金属在干燥气体中的腐蚀和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例如,金属在高温下与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以铁在高温下的氧化为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反应式为 4Fe+3O2=2Fe2O3∘ 生成的氧化膜如果致密且与金属基体结合牢固,能够阻止氧气进一步与内部金属反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氧化膜疏松、多孔,则无法有效阻止腐蚀的继续进行,会导致金属持续被腐蚀。

在非电解质溶液中,如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金属也可能发生化学腐蚀。例如,金属镁在酒精中会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生成镁的有机化合物,导致镁被腐蚀。

(二)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形成原电池而发生的腐蚀。这种腐蚀过程伴有电流产生,是金属腐蚀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类型。

电化学腐蚀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电位不同的区域(阳极和阴极)、电极之间存在电解质溶液形成导电通路、阳极和阴极之间存在电子流动。在腐蚀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金属失去电子被腐蚀溶解;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接受阳极传来的电子,溶液中的氧化剂被还原。

(三)生物腐蚀

生物腐蚀是指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或促进的金属腐蚀。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它们通过代谢活动改变金属表面的环境条件,如pH 值、氧化还原电位等,从而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

例如,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环境中,能够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硫化氢与金属表面接触,会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导致金属腐蚀。同时,微生物在金属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内部的微环境与外部环境存在差异,容易形成局部腐蚀电池,加剧金属的腐蚀。

在海水、土壤、污水等环境中,生物腐蚀较为常见。例如,船舶的船底在海水中容易受到海洋微生物的腐蚀,影响船舶的使用寿命和航行安全。

二、金属材料腐蚀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金属腐蚀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pH 值)、介质成分等。

温度升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加速金属的腐蚀。例如,在高温环境中,金属的氧化腐蚀速度会显著增加。湿度较高时,金属表面容易形成水膜,为电化学腐蚀提供了电解质环境,促进腐蚀的发生。

介质的酸碱度对腐蚀影响明显。酸性介质会加速金属的析氢腐蚀,碱性介质可能会对某些金属(如铝、锌等)产生腐蚀作用。介质中含有的氯离子、硫离子等阴离子,会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导致局部腐蚀,如点蚀、缝隙腐蚀等。

(二)金属材料本身因素

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表面状态等也会影响其腐蚀性能。

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耐腐蚀性能。例如,金、铂等贵金属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性能强;而铁、锌等金属则容易发生腐蚀。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通常比纯金属好,如不锈钢中加入铬元素,形成致密的氧化铬钝化膜,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

金属的组织结构不均匀,如存在晶界、位错等缺陷,会导致不同部位的电极电位不同,容易形成腐蚀电池,引发局部腐蚀。金属表面的粗糙度、是否存在划痕等缺陷,也会影响腐蚀的发生。表面粗糙或有划痕的部位,容易积聚腐蚀介质,成为腐蚀的起点。

三、金属材料防护措施

(一)涂层防护

涂层防护是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保护膜,将金属与周围腐蚀环境隔离开来,从而防止金属腐蚀。常见的涂层包括油漆涂层、搪瓷涂层、金属涂层等。

油漆涂层是应用最广泛的涂层之一,它由成膜物质、颜料、溶剂等组成。涂覆在金属表面后,形成连续的薄膜,能够阻挡水、氧气等腐蚀介质的侵入。搪瓷涂层是将玻璃质瓷釉涂覆在金属表面,经高温烧结而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化工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二)电化学保护

电化学保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主要包括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

阴极保护是通过向被保护的金属施加阴极电流,使金属表面成为阴极,从而抑制阳极反应,防止金属腐蚀。阴极保护又可分为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牺牲阳极法是将一种电极电位比被保护金属更低的金属(如锌、镁等)与被保护金属连接在一起,形成原电池,牺牲阳极被腐蚀,保护金属不被腐蚀。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设备、地下管道等的保护。外加电流法是通过外部电源向被保护金属施加阴极电流,使被保护金属成为阴极,外接的惰性电极作为阳极。该方法适用于大型设备、海洋平台等的保护。

(三)改善环境条件

通过改善金属材料所处的环境条件,可以减少腐蚀介质对金属的侵蚀,达到防护目的。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采取除湿、除氧、中和等措施。例如,在储存金属制品的仓库中,安装除湿设备,降低空气湿度;在锅炉水中加入除氧剂,去除水中的氧气,防止锅炉内壁腐蚀;在酸性环境中加入碱性物质,调节pH 值至中性或弱碱性,减少酸性介质对金属的腐蚀。

对于暴露在大气中的金属设备,可以采取定期清洁、涂覆防腐剂等措施,减少灰尘、污染物等对金属的腐蚀。

(四)合理选用金属材料

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合理选用耐腐蚀性能适宜的金属材料,是防止金属腐蚀的根本措施之一。

在腐蚀性较强的环境中,应选用耐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镍合金等。例如,在化工生产中,接触强酸、强碱的设备通常采用不锈钢或钛合金制造。在一般环境中,可以选用普通钢材,并通过表面处理等方法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同时,在金属材料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结构上的缺陷,如缝隙、尖角等,减少局部腐蚀的发生。

结语

金属材料的腐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生物腐蚀等类型,其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金属材料本身因素密切相关。化学腐蚀由金属与非电解质反应引起,电化学腐蚀因原电池形成而发生,生物腐蚀则与微生物活动相关。针对不同的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采取涂层防护、电化学保护、改善环境条件、合理选用金属材料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方法的精度提升研究.潘伟.冶金与材料,2025(06)

[2]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刘凯;张轩瑜;宋翠.冶金与材料,2025(06)

[3]金属材料加工后的微观结构检测技术研究.李娟.产品可靠性报告,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