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怀化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贺臣
怀化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 湖南怀化 418000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市道路旅客运输市场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农村客运事业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 2018 年底,我市乡镇通班车率达 100% ,行政村通班车率为 99.72% 。尚未开通班车的行政村7 个,主要集中在山区乡开通了班车,山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市短途农村客运主要由小型农村客运公司的中巴车和微型车承担,在运营中暴露出许多弊端:一是经营主体多,小、散、弱,抗风险能力低,管理部门难于实施有效监管;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拉客、宰客、甩客、兜客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市场矛盾多,恶性竞争,经常发生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四是车辆档次较低、车况差、设施简陋,安全系数不高;五是运力总量过剩,盈利水平不高。
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不仅要求走得了,还要走得好、走得便捷、走得安全。由集中经营的城乡公交车替代分散经营的农村客运公司的中巴车和微型车客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让居住在城区以外的群众享受客运准时、停靠有序、安全舒适、票价合理、服务规范的客运服务,是交通部门的职责所在。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对我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主要任务
一、分析“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难点
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最大的难题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问题。把同一班线上的若干经营者的利益整合起来,组建农村客运公交公司,实现公司化经营,是实施公交化改造的关键环节。外省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偿试,有的依托实力雄厚的客运公司实施一次性收购;有的采取过渡兼并的方式组建公司。在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最适合我市的模式就是在交通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由大型国有企业牵头实施股份制改造实行公车公营组建公交公司的模式。
车辆收购难,收购资金难以筹集到位。因为班线现有经营者结构非常复杂,公司虽多,但大都是挂靠经营;有的是直接经过审批得到经营权,有的则几经转手得到经营权。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他们时常阻挠客运市场运力、线路调整,对公交化改造、公司化经营抱怀疑或反对态度,动辄以罢运相威胁,甚至还聚众闹事,这是公交化改造最大的阻力。同时收购资金全由企业自筹,对于目前举步维艰的道路运输企业是非常大的困难,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才能落实到位。
价格惠民难以到位。按照省厅要求,改造后的城乡客运,从事班线客运的客运单程票价不超过 6 元,从事公交运输的不超过 3 元。对于运距普遍偏长的线路,运行基本是亏损,跑的越多,亏损越多,这是运输企业难以承受的,企业从事这样的运输也是无法长久的,必须建立相关政策扶持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出行。
配套政策难以落实。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运行,使得城乡居民出行更方便,同时也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优惠政策,票价降低了,出行快捷安全舒适了,出行更频繁了,但也无形中减少了运输企业的营运收入,增加了企业负担,企业经济效益有下滑趋势,政府应该给予的优惠补贴,如老年人免费乘车补贴、购车补贴等等又难以足额到位,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运输企业改造的积极性,延缓了改造进程。
二、确定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的范围
我市现有班线客运车辆 4971 辆,班线 1158 条,其中农村班线客运车辆3902 辆,占 78% ,农村客运班线 882 条,占 76% 。农村客运是我市班线客运的主体部分。对我市农村客运实施公交化改造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哄而上,要选择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班线优先实施公交化改造:一是短途班线,30 公里以内;二是衔接城乡的近郊乡镇班线;三是路况较好、途经城镇较多、人口集中、客流量大的班线。对运距较远、客流量不大、路况等级低的乡镇暂不实施改造,按现行方式运行。要本着先行试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广、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
三、明确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可行方法和步骤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选取好试点,精心策划改造方案。
据初步调查,我市大部分县市农村客运班线实施公交化改造的条件基本成熟。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深入调查研究,按上文提到的三条原则选择 1 至 3 条县市区的 1 至 2 条近郊农村客运班线作为改造试点。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省内其他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基本情况,加强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在深入调研和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制定我市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实施意见和改造试点方案。改造方案要征求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个体经营者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修改后报请市人民政府研究,以市人民政府文件下发实施。目前,这一项工作以圆满完成。
第二阶段:广泛动员,全面展开宣传发动。
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政策,对个体经营者进行思想发动。宣传公交化改造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使个体经营者主动接受公交化改造,确保社会稳定。
第三阶段:加强指导,组建农村公交公司。
农村公交公司是实施公交化改造的主体。组建公交公司是公交化改造的关键环节。要在交通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将分散的经营者发动和组织起来带车入股,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大型运输企业的管路优势,成立农村公交公司。在公司的组织领导下推进公交化改造工作。
第四阶段: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公交化营运模式。
公交公司成立后,要团结和依靠公司员工推行公交化营运模式。一要对员工的运营车辆进行评估和作价,平衡利益。二要确定公司员工股份。一辆车为一股,车多的员工占的股份多。三要整合优化运力资源。根据客流量确定运力投放数,运力过剩的线路要调减运力,降低消耗和成本,增加公司收入。四要逐步调整车型。根据路况和客流量选择车型,逐步淘汰不适宜车辆,适时投放公交适用车型。五要推行“五定六统一”的公交车运营模式。六要建立公司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七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第三节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运输客运服务体系,是“公交优先、城乡一体”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和提升农村客运的重要举措,是道路运输行业做好“三个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短途农村客运发展方向。通过改造,经营主体由个体变为公司,经营方式由多、小、散、弱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公司化经营,管理方式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五定六统一”管理模式,即:定线、定车、定点、定时、定型;统一车型、统一标志、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票价,城乡道路旅客运输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目标,才能切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二、展望
在我市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下,结合我市实际,充分考虑个体经营者就业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和公平竞争环境,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发动宣传,共同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将更利于城市公交稳步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作者简介:贺臣(1970.1-),男,汉族,大学本科,湖南隆回,工程师,从事工作:道路运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