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与策略
刘凯
屯留区麟绛中心校 山西 长治 0461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问学课堂”以“问题”为纽带,以“学习”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的统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情境的生活化和思维的渐进性,为“问学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基于此,构建符合人教版教材特点的“问学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问题驱动原则
“问学课堂”的核心在于“问题”,问题设计需贯穿课堂始终,成为推动教学进程的动力。问题应源于教材知识点、学生认知困惑及生活实际,既紧扣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学生主体原则
“问学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老师由“讲授者”变成“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提问、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认识需要为中心,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1]。
(三)思维进阶原则
问题设计需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形成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促进学生从直观感知到逻辑推理、从单一思维到多元思考的转变,培养其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四)教材衔接原则
人教版教材具有知识螺旋上升、情境贴近生活的特点,“问学课堂”需紧密结合教材编排逻辑,问题设计需衔接前后知识,呼应单元主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立足教材核心知识点,设计靶向问题。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核心概念、公式、法则等设计直指本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聚焦关键内容。构建问题链,形成逻辑闭环。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顺序,将知识点分解为相互关联的问题序列,使问题之间形成递进关系或互补关系。问题的链条要涵盖“导入 - 探索 -巩固 - 扩展”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理解走向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问题的现实意义。人教版教材注重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可依托教材中的生活场景,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问题具有情境性和实用性 [2]。
例如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先问:“ 20×3 会算吗?怎么想的?”激活旧知。再抛:“ 23×3 与 20×3 有何不同?”引出新问题。接着追问:“能否拆成学过的算式算?”引导拆分探究。最后问:“笔算时为什么个位积满十要向十位进?”让学生在问题链中理解算理。
(二)强化课堂互动,激活“问学”过程
建立“提问—探究—释疑”的循环机制。鼓励学生在预习、思考、讨论中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探究的线索。创设民主对话氛围,鼓励质疑与辩论。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表达不同想法,甚至提出与教材或教师不同的见解。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调控互动方向。教师作为互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把握互动的节奏和深度,避免互动流于形式或偏离主题。
例如在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先让学生小组动手剪拼图形。组内交流:“拼成了什么图形?”“与原图形有何联系?”各组展示后,全班辩论:“邻边相乘为何不对?”“转化后底和高与面积啥关系?”教师适时点拨,让互动推动公式推导。
(三)聚焦思维发展,深化“问学”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推理的依据,阐述思考的步骤,培养其严谨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抽象与概括。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3]。
例如在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小棒拼三角形后提问:“哪些组合能拼成?”再引导分析数据:“能拼成的三边长度有何规律?”追问:“为何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行?”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从具象操作到抽象归纳,深化思维。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问题驱动、学生主体、思维进阶、教材衔接的原则,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强化课堂互动、聚焦思维发展等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自主建构。在人教版教材背景下,“问学课堂”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其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使“问学课堂”更贴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磊 . 小学数学“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与策略 [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6):82-85.
[2] 李衡 . 从“学知”走向“问学”:小学数学“问学课堂”教学研究 [J]. 辽宁教育 ,2025,(11):46-49.
[3] 闫春晖 . 小学数学“问·学”课堂的内涵与实施 [J]. 黑龙江教育( 教育与教学 ),2024,(1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