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策略
刘念 莫柳媛 翟元源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第十幼儿园 柳州市545007
一、引言
劳动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在道德素养塑造、智力潜能挖掘、身体机能锻炼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幼儿的一日生活包含入园、用餐、清洁、午休、游戏和离园等环节,这些场景成为劳动教育开展的良好场所,当下幼儿劳动教育遭遇不少难题,家长育儿观念存在偏差致使孩子缺少参与劳动的机会,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缺少系统规划和趣味展现,探究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路径,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
二、当前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有些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有偏差,存在重智轻劳的现象,家长常常担心劳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于是过度干涉孩子的事情,喜欢包办一切,有的教师没有把劳动教育系统地安排到日常教学计划里,只是在某些节日或者活动期间才进行零星的实践,造成教育过程缺少连续性和整体性。
(二)实践机会相对匮乏
当下幼儿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缺少劳动实践的机会,家庭教育当中,家长往往过于呵护孩子,会干涉孩子的事情,从而影响到孩子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虽然设有劳动教育区域,不过由于课程时间紧张,资源分配不均,设施配备不足等诸多原因,幼儿真正参与劳动活动的次数依旧很少。
(三)教育方法缺乏趣味性
传统劳动教育模式大多采取讲授加示范的方式,其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单调而且枯燥乏味,很难激发起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过分依赖于命令性的语言,强迫幼儿遵照既定的规范去完成任务,而没有顾及到对幼儿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劳动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策略(一)构建生活化劳动情境以激发幼儿劳动兴趣
幼儿的劳动教育要立足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贴近实际的生活化劳动场景来激发幼儿的内在参与动机,在幼儿园的班级内部可以打造“生活体验区”,模仿家庭的功能分区(厨房、卧室、客厅)等空间布局,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厨房”可以设置成多个角色扮演的环节,洗菜、切菜、烹饪、餐具整理等环节,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劳动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对劳动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家庭环境给亲子共建生活化劳动教育情境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家长可以在周末安排系统化的家庭清洁活动,指导孩子做书桌擦拭、玩具收纳这些具体任务,和孩子一起制订细致的分工计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孩子的责任意识,而且能让其体会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保持居家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很有价值,有些家长说,“开展家庭清洁活动以后,孩子表现出更主动,积极性也高一些,在学会基本清洁技能的同时,慢慢养成尊重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念。”
(二)游戏化劳动元素融入幼儿劳动体验的提升
游戏化设计属于幼儿群体十分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改善劳动教育实际效果上有着明显的作用,在幼儿园户外区域执行“种植小能手”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参与到蔬菜或者花卉种植之类的实践活动中来,让孩子们亲手去完成浇水,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这些具体的任务,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孩子们就能加深对生命科学知识的认识,并且直接体会到劳动的意义,这时候教师可以恰当地加入一些奖励措施,给那些表现好的孩子发“种植小明星”证书之类的,从而激起孩子们的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
例如,可设计“劳动竞赛”类主题活动,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参与到玩具整理,被褥折叠以及衣物穿脱之类的实践活动中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表现展开全面的评判并给予反馈,表彰那些整理玩具速度较快并且态度认真负责的小组,然后让别的队伍去模仿他们的做法,如此一来就能在玩乐当中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某所幼儿园开展这样的活动以后,发觉幼儿整理玩具的速度变得更快,班上的环境看起来也愈加整洁。
(三)家园共育劳动活动的开展与教育合力的形成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关键地方,开展家园共育劳动教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试图创建起一套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促使多方力量协同起来,幼儿园可以定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来参加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在“亲子劳动日”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同去做校园环境美化的事情,比如绿化养护或者教室布置之类的具体事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又能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并接纳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以及运作方式。
幼儿园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展开劳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幼儿园可召开家长会或者创建微信交流群之类的渠道,全方位地阐述劳动教育的关键意义及其操作方法,促使家长在家里面向幼儿营造起丰富的实践环境。比如,参加家务活动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规划奖励制度,设立“劳动成果记录表”,按照任务达成状况给予积分,然后制订积分兑换奖品的详细规则,这样的举措既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又能助力他们慢慢形成起科学的劳动观念,有些家长表示,“经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我越发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都有所改善。
四、结论
把劳动教育完全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实践当中,这是一项庞大而持久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推动,通过塑造生活化的劳动情景,增添趣味化的劳动要素,创建家园共育的劳动教育形式,就能有效地唤起幼儿参加劳动的热情,加深他们的劳动体会,促使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同步成长,据有关数据表明,这些举措执行以后,成果颇为显著,幼儿在劳动活动里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服务水准和人际交往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肖璐.借助一对一倾听解读中班幼儿表征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7):18-20.
[2]张刘霞.幼小街接中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23(10):85-87.
[3]孙静.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J].学园,2024,17(8):86-89.
注明: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幼儿园保育教育提升专项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23ZJY1041)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