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5E教学法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优化研究

作者

马源源 刘建宇 杨涛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重庆40410022 404000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考体育教学正面临从技能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传统教学模式因过度强调标准化训练而忽视学生主体性,难以满足新时期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维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5E 教学法通过“认知—实践—反思”的闭环系统,在立定跳远等项目中展现出提升学习深度和促进知识迁移的优势。然而,实践中存在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环节衔接不畅、生成性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双线并进”优化方案:显性层面建立“问题链设计—分层任务—动态评价”的操作框架;隐性层面强化体育精神和竞赛意识培养,实现应试需求与素养发展的有机统一。该研究为中考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5E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特征

5E 教学法根植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在于通过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递进式教学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学习场域[1]。这一模式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首先,教师角色从技能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创设真实运动情境、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来激发学习动机[2];其次,学习方式从被动模仿转变为主动建构,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运动认知图式的建立;最后,评价维度从单一技能考核拓展为包含过程表现、迁移应用等多元指标。在中考体育教学中,5E 教学法的特殊价值体现在:其一,通过“问题链”设计将考试项目(如立定跳远等)转化为可探究的学习主题;其二,利用“解释—迁移”环节促进运动技能从程序性记忆向应用能力转化;其三,借助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弥合个体差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契合新课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更为破解“应试训练”与“素养发展”的矛盾提供了可行路径。

二、中考体育教学中5E 教学法的实践路径与实施策略

中考体育教学中应用5E 教学法需构建系统化的实施策略体系。在Engage 环节,教师应创设真实运动情境,如通过“挑战个人最佳成绩”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或设计分层竞赛提升参与度。以实心球教学为例,可组织“精准投掷挑战赛”,引导学生在竞赛中主动思考发力技巧。Explore 环节强调结构化探究设计,教师需提供递进式探究任务,如立定跳远教学中可设置“预摆幅度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不同幅度尝试发现最佳发力点,同时运用视频回放技术辅助动作分析[3]。Explain 环节应采用双通道知识建构策略,教师通过关键动作口诀进行精讲,同时组织学生示范展示促进同伴互学[4]。Elaborate 环节要设计梯度式应用任务,如改变练习条件或创设综合运动场景。Evaluate 环节需实施多元评价,既关注技能掌握度(如中考标准测试),也重视探究过程表现(如小组合作质量)。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第一,根据项目特点调整各环节时间分配(建议 Explore 占 30% );第二,力量型与技术型项目采取差异化策略;第三,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探究活动有序开展。

三、5E 教学法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成效与教育价值

5E 教学法在中考体育教学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教学优势。该方法激发了兴趣,使体育课堂转为主动探索。5E 教学法强调实践探索与反思讨论相结合,不仅提升了运动技能掌握效果,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自主锻炼,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观察表明,5E 教学法在提升中考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更着眼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应试需求与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5E 教学法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

在推进 5E 教学法应用于中考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首要问题体现在课堂互动效能不足方面,由于中考体育项目对运动技能要求的专业性和考核标准的严格性,导致部分基础薄弱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互动往往局限于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学生主体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一困境,建议构建“三维互动”机制: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小组合作交流与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参与度。其次,教师专业素养的差异化问题尤为突出,部分教师对 5E教学法的理解仍停留在形式层面,在情境创设、探究引导等关键环节缺乏系统化设计能力。这要求建立分层培训体系,通过工作坊、案例研讨等形式,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最后,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专业化场地的缺乏,限制了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适合中考体育项目特点的低成本教具,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进行创新性改造。这些优化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 5E 教学法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五、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通过 5E 教学法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系统实践得出结论:5E 教学法的五个环节有机衔接,有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自主性。该方法在培养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发展体育核心素养,实现从“应试训练”向 “素养培育” 的转型。但实施中仍存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挑战。基于研究发现,建议从三个维度推进后续改革:其一,构建“理论+实践”的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其二,开发适合中考体育项目特点的教学资源包,为5E 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其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展望未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5E 教学法将在中考体育教学中展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也将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研究后续将进一步探讨 5E 教学法的项目差异策略与素养培养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梁雪.新课改下5E 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勾股定理”为例[J].求知导刊,2025,(13):80-82.DOI:10.14161/j.cnki.qzdk.2025.13.034.

[2]焦文辉.数字赋能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6):93-96.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5.16.026.

[3]曹龙飞.视频反馈系统对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分析与诊断的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4]卢晶.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对体育高考生原地推铅球技术及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4.DOI:10.27384/d.cnki.gwhtc.2024.0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