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监理数据共享与信用评价机制研究
肖庆华
湖北建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引言
建筑工程监理作为项目质量与安全保障的核心环节,其管理数据与信用评价关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规范化与安全性。传统监理数据管理依赖中心化系统,数据流转效率低、易被篡改、共享壁垒高,导致信息真伪难辨、责任归属不明、行业信任机制薄弱。信用评价多以主观打分与有限档案为依据,存在操作空间大、评判标准不一、权威性不足等问题,难以形成全行业范围内可共享、可验证的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因具备去中心化、加密存储、数据不可篡改、全链可追溯、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创新特征,被认为是破解建筑监理行业“数据孤岛”与“信用碎片化”难题的关键工具。通过区块链平台,项目各方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责任链清晰透明、信用评价客观公正,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合规提供数据基础和信任保障。本文聚焦基于区块链的建筑监理数据共享与信用评价机制,从技术路径、平台设计、实践成效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提出行业治理创新的现实策略。
一、区块链技术赋能建筑监理数据共享的理论基础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多节点共识机制和密码学保障,实现数据的去中心化存储、全流程加密与不可篡改。对建筑监理行业而言,区块链可打破传统数据中心壁垒,将监理日志、检查记录、整改反馈、会议纪要、图像视频等多源数据按时间戳写入区块,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监理各方作为区块链节点参与共识与数据维护,数据上传需多方签名确认,防止单点篡改。通过分布式账本,项目参与者可跨企业、跨系统、安全便捷地获取授权数据,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追溯。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可将监理流程规范、责任分配、信息核验、奖惩措施等自动化嵌入,实现流程自动执行、违规即时预警与多方协同。平台可按权限分级,实现信息隐私保护与公开透明的动态平衡。区块链还为监理数据的审计、溯源与证据保全提供法律支持,提升行业数据治理能力。
二、建筑监理行业数据共享与信用评价现状及瓶颈
在现有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监理数据多由各企业内部系统、平台独立管理,难以与业主、承包商、政府等主体互通。项目转移、团队更替、分包交接等环节数据衔接断裂,工程信息碎片化严重。数据上传延迟、人工填报、审核滞后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数据时效与准确性。
传统信用评价主要依赖纸质档案、事后评分或少量电子备案,缺乏完整数据支撑,难以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多维行为表现,评价标准主观性强、结果缺乏权威,社会公信力不足。数据共享和信用评价的滞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与行业治理水平。
行业转型升级呼唤建立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以机制为保障的新型监理数据共享与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全主体的协同共治和诚信建设。
三、基于区块链的建筑监理数据共享平台架构与运行机制
区块链赋能的监理数据共享平台,其核心架构精心设计了多节点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加密认证、智能合约管理以及多层级权限控制等功能模块,为监理数据的高效、安全共享筑牢根基。
在数据上链方面,监理日志、施工过程影像、检查报告、整改记录、验收签字等关键信息,由各责任主体自主上传至平台。随后,经多方共识与签名确认,数据被固化上链,确保不可伪造且全程留痕。同时,数据会按照项目、阶段、责任主体自动归档,方便后续按需检索与溯源,为项目管理提供清晰的数据脉络。
智能合约管理是平台的一大亮点。它将监理规范、责任分工、奖惩条款等规则转化为可执行的智能合约代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智能合约能自动触发流程流转、风险预警、履责考核以及信用积分管理等功能,有效减少人为干预,避免信息滞后,提升管理效率与公正性。
为保障信息安全与隐私合规,平台设定了业主、监理、总包、分包、监管等多类节点角色,并细分了数据读取、上传、审核、共享等权限。
此外,平台支持与 BIM、ERP、电子招投标等行业主流系统接口对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跨链协同。在运行模式上,采用联盟链或许可链模式,既能保障各方权益,又能降低准入门槛,推动行业数据的有序流动与标准化治理,助力建筑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四、区块链驱动的建筑监理信用评价机制创新
区块链技术为建筑监理信用评价体系带来了多方面的创新变革。在信用数据采集上,实现了客观真实。监理的履职行为、现场表现、整改成效,以及投诉处理、违规记录等信息,在整个流程中自动上链存储,无需人工进行繁琐汇总,确保了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且随时可查,为信用评价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智能合约积分与动态评价机制是另一大亮点。平台依据预先设定的履责合约,自动为监理行为赋分,正向积极履职的行为加分,失责失信行为则扣分,由此构建起一个多维、动态且全周期的信用积分体系,能更精准地反映监理的信用状况。信用数据开放与共享也得以实现。
经授权后,信用数据可与政府、业主、金融等平台共享,在招投标、资质认定、市场准入、激励约束等环节发挥权威作用,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该技术支持信用修复与责任追溯。信用异常的主体可通过主动整改、采取补救措施,经信用修复流程提升分值,平台还会自动记录整改履约情况,实现信用动态修复与责任追溯。
此外,引入第三方监理评估机构和社会评价机制,推动信用结果公开透明,形成“数据驱动、智能赋能、全员共治”的新型信用生态。
五、结语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监理数据共享与信用评价机制,是破解行业数据壁垒和信任难题的关键路径。通过技术赋能,既能提升监理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与安全性,又能建立科学、动态、公正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工程项目高质量管理和行业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未来应持续加强标准制定、平台协同和法律保障,推动区块链在建筑监理等工程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为建设数字中国、诚信中国和智慧建造新业态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勇.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信任机制与风险防控研究[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中科思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2025:634-636.
[2]杨传鑫.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监管和溯源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5.
3]王科为.基于视觉技术和区块链的自动化施工现场危险识别及其奖惩机制[D].西安理工大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