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岗课赛证” 背景下“ 3+2+4′′ 模式支持的中职“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研究

作者

陶仕文 马凯 邬中林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

一、引言

职业教育本质是培养具有知识、有能能力、有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 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决心不言而喻,多措并举打造“ 双师型” 教师队伍,是解决发展职业教育遇到的“ 软实力” 问题。

高质量技术技能人的培养,职业教育能起到有效支撑,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的“ 双师型” 教师,“ 双师型” 教师的科学成长离不开学校长期系统化的培养,本文中“ 双师型” 教师指具备两种素质:理论教学能力素质、实践教学能力素质的教师。本文从“ 岗课赛证” 大背景下中职“ 双师型” 教师成长培养途径出发,结合笔者所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实践做法,对中职“ 双师型” 教师培养方法做如下的论述。

二、“ 3+2+4′′ 模式主要解决在培养“ 双师型” 教师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在阐述“ 3+2+4′′ 模式主要解决的什么问题之前,必须先进行:“ 3+2+4"

模式的阐述,如下:

“ 3′′ :指的是中职教师队伍三级梯队,分别是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

“ 2" :指的是教学与技能竞赛,分别是“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和“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 4′′ :指的是四级竞赛体系,分别是校赛—市赛—省赛—国赛;

(一)“ 3′′ ——抓好教师三级梯队建设

三级梯队主要由学校教师队伍构成,包含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本文中的青年、骨干、资深,非年龄上划分,是以从教时间、从教经历、执教能力、科研能力、职称等综合考量后,划分的三级教师梯队。青年教师我校认定标准:从教不足 8 年、自身未参加省级以上两类(教学、技能)竞赛(以是否获奖界定),是否有效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能否获奖界定)、职称为助理教师,不满足其中一项的则认定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认定标准:从教8-15 年、未参加国级以上两类(教学、技能)竞赛(以是否获奖界定)、是否有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以上技能大赛(能否获奖界定)、职称为中级或讲师教师,不满足其一的则认定为中年教师;资深教师认定标准:从教15 年以上、参加国级以上两类(教学、技能)竞赛(以是否获奖界定)、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以是否获奖界定)、职称为副高或正高级以上教师,满足所有条件的则认定为资深教师;通过对教师进行分梯队,一是可以让各梯队教师明确自身差距,明确成长规划及奋斗目标,二是可以更好的施“ 传帮带” ,骨干教师帮带青年教师,资深教师帮带骨干教师、资深教师帮带青年教师,也更好的施行新老传承,三是可以更好的实施“ 3+2+4′′ 培训模式。

(二)“ 2” ——组织教师参加和指导两类竞赛

两级竞赛主要由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和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构成,教师通过自身参加或指导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可以持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参加和指导技能大赛,可以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与相互交流,形成“ 研技能、教技能、赛技能” 的良好氛围,进而提升教师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引领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培育高技能学生;通过既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有参加技能大赛的方式,做到训、赛、教相结合,持续深化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有力助推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水平,真正实现参赛促教、参赛促学、参赛促改、参赛促建的目的,促成“ 双师型” 教师系统快速成长。

1.参加与指导教学能力大赛

教学能力大赛主要包含教育系统、人社系统、行业系统、企业系统四类教学能力大赛,各类大赛特点明显,教育系统主办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育部教学能力比赛)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信息化应用能力;人社系统举办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人社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注重教师“ 一体化” 教学设计能力与“ 一体化” 教学实施能力;行业系统举办的教学能力大赛(专业学科教学能力比赛)注重专业类别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企业系统举办的教学能力大赛(云班课教学比赛)注重某种平台在教学设计与应用的能力;教学能力大赛,赋予大赛新动能,通过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辨,开拓创新,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更好实现贯彻从“ 教为中心” 向以“ 学为中心” 的教学主体转变,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能有效促进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关注课堂,聚焦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与执教水平。

2.参加与指导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我国目前各个行业中职业技能水平发展成果的展示,技能大赛也是锤炼教师技能水平的最好平台之一,在各级技能大赛舞台上,集中展示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风采,定期参加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技能大赛体现出了“ 赛事规格高、竞赛项目全、比赛内容新、参赛人数多、技能水平高、影响力广” 的格局,例如:在 2021 年度全国(中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包含10 个专业大类,40 个赛项,几乎涵盖现阶段中职主流专业;技能大赛已经形成了引导职校教学改革,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技能大赛已然成为了检验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水平的“ 试金石”,一批批一线教师获评“ 大国工匠”“ 全国技术能手”“ 行业技术标兵”。

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最大限度的反映专业教师的教学先进的理念、教学丰富的经验、教学灵活的方法和高超的技能水平。通过教师自身主动参加比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能够系统的掌握最新的技术,正确遵守企业技术规范,标准施工作业,教师更加明确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且参加技能大赛是一个主动学习、系统学习、持续学习的过程,这比被动“ 下放” 到企业学习技术效果好的多,形成了岗位知识与技能培养—竞赛检验教学成果—学生高就业率和企业高度认可—竞赛成果反推教学改革的成熟模式,通过参加与指导技能大赛,为切实提高“ 双师型” 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参加或指导技能大赛,过程中与同行和企业的学习、合作与交流,解读大赛标准、转化教学资源、设计竞赛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都有了长久的进步,成为新职业和新技能的实践者与改革者,铸就了所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长久提高的重要力量,能有效解决“ 双师型” 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融合联动不紧密问题,综合提升教师“ 双师” 能力,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科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 4′′ ——构建教师四级竞赛体系

四级竞赛建立在两类竞赛基础之,施行校级赛—市级赛—省级赛—国级赛逐级梯队历练,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施行“ 青蓝工程” ,即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施行帮带,资深教师对骨干或青年教师施行帮带,校赛以教师个人参赛为主,市级、省赛、国赛,无论赛项要求是个人赛或团队赛,均采用“ 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 的组合模式参赛,市赛主要由青年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省赛主要由骨干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国赛主要由资深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通过四级竞赛历练,实现“ 双师型” 教师梯队成长。

学校长期坚持“ 以赛促教” 的理念,自2014 年以来,每年定期组织展开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已连续举办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师生技能大赛,已将连续举办 6 届技能大赛,先后出台了《教学竞赛管理办法》、《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竞赛奖励办法》、《青年教师成长管理办法》、《 “ 双师型” 一体化教师认定标准》(试行版),成立了《竞赛组织委员会》,每年学校定期宣传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教学能手先进事迹,旨在褒奖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和指导教师,通过校园正能量舆论引导,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竞赛体系构建较为完善,实施各级竞赛实践锻炼,更多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校赛出能师、市赛出优师、省赛出名师、国赛出大师。校赛构建竞赛体系,为“ 双师型” 教师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培育出一批能说会做的教学能师;市赛夯实赛教水平,为“ 双师型” 教师成型,提供展示平台,锻炼出一批教学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优秀教师;省赛积累赛事经验,为 “ 双师型” 教师成熟,搭建进步通道推出一批省级出众的教学名师;国赛打通上升通道,为 “ 双师型” 教师成名,构造广阔舞台,造就出一批高才博学的教学大师;通过四级竞赛,更多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 双师型” 教师。

三、结语

正所谓“ 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永远要放在排头位置,“ 双师型” 教师是支撑当今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更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通过“ 3+2+4′′ 模式培养中职“ 双师型” 教师,三级梯队培养,主要解决“ 双师型” 教师梯队培养不明显问题;两类竞赛,主要解决“ 双师型”教师知识层面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融合联动不紧密问题;四级竞赛,主要解决“ 双师型”教师培养层次不突出问题;中职“ 双师型” 教师培养还需要拓宽更多有利的渠道和方式,在“ 双师型” 培养道路上,应不断探索适合符合自身学校特色的模式,不断创新与实践,直到到达胜利的彼岸,更好地培符合时代需求德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引擎。

参考文献:

[1]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新 时 代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改 革 的 意 见[EB/OL].[2021-05-06].http://www.gov.cn/zhengce/ 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教育部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EB/OL].[2021-05-06].http://www. gov.cn/xinwen/2019-10/18/content_5441474.htm

[3]吴广顺“ 三教” 改革背景下中职“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A]. 教育管理.2021, 04(012):62-66.

[4]黄丽 职业院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困境、转向与路径[A]. 当代职业教育. 2021,04(012):69-75.

[5]于鹏超 中职 “ 双师型” 教师的现状和建设方法[J].安徽教育科研.2021. 05(79):21-24.

[6]刘冬梅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研报告[J].科技风.2021. 01(理论研究):210-212.

第一

作者简介:姓名:陶仕文,性别:男,出生年月:1990 年10 月,民族:汉族,籍贯:四川.广元,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研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