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户外自然探索游戏培育幼儿科学思维的路径

作者

汪靖靖

江苏省张家港市滨湖幼儿园 215600

一、引言

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对幼儿当前认知及未来学习生活意义重大。伴随教育理念更新,户外自然探索游戏因融合自然元素与自主探索,受广泛关注。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与户外自然探索游戏中幼儿自主探索自然的过程契合。探究该游戏对幼儿科学思维与观察力的影响,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理论基础

2.1 发现学习理论概述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核心是学习者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强调学习是积极认知过程。学习者借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常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使学习具灵活性与创造性,该理论将教学视为学习的“再学习”,助力幼儿融入学习活动。

2.2 幼儿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发展的相关理论

幼儿科学思维发展呈渐进、阶段性特点,幼儿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认知依赖直接感知与具体经验。随年龄增长和经验积累,幼儿逐步发展初步抽象逻辑思维,能对事物简单分类、比较和推理。

观察力是幼儿获取知识及科学思维发展的基础,其发展趋势为从无意到有意、从表面到深度。依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在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借感知和动作认识世界,观察起关键作用,幼儿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知。

三、户外自然探索游戏对幼儿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发展的重要性

3.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自然环境满是奇妙事物,对幼儿吸引力极大。幼儿身处户外,奇异植物、灵动小动物、变幻天气等,会激发其好奇心,促使主动观察、探索,进而产生强烈探究欲望,驱动幼儿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成为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3.2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与真实情境

户外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多样、真实学习素材。与室内环境不同,自然环境中事物随时间、季节、场地变化,幼儿可观察植物生长、触摸不同树叶土壤、聆听鸟兽声音。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本质特性,支撑观察与体验。如观察植物时,幼儿能见证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了解生命周期;还可观察不同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差异,学会比较分类,助力科学思维发展。

3.3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思维发展

户外自然探索游戏中,幼儿主动学习,依自身经验和需求选探索内容与方式,遇问题需自主思考解决,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探索蚂蚁生活习性时,幼儿观察搬运路径、信息传递,为解问题会重复观察、尝试不同方法,运用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锻炼科学思维与观察力。

四、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户外自然探索游戏实践策略

4.1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依幼儿兴趣和认知水平,在户外自然环境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问题需结合自然现象事物,具逻辑性与挑战性。如春天引导观察花朵,提问“为何花朵开放有先后”,关联生活经验又引发思考,促使幼儿观察花朵生长环境、结构寻答案。

4.2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发现

户外自然探索游戏中,教师给幼儿充分自主空间,让其自由观察、操作、实验,不过多干涉,遇困难时适当帮助指导。如探索石头特性,教师提供不同石头,幼儿自主观察比较颜色、形状、质地、重量等,通过触摸、敲击、浸水等操作,发现石头多样性,培养观察与动手能力。

4.3 引导合作学习与交流分享

合作学习促进幼儿交流互动、拓宽思维。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幼儿分工协作,交流发现想法、共解问题。

如观察鸟类,分组后各小组观察一种鸟类生活习性,成员分别观察觅食、筑巢、飞行等,再组内分享。合作学习让幼儿全面了解习性,学会倾听,提升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4.4 及时反馈与评价

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幼儿在户外自然探索游戏的表现,肯定努力进步,鼓励探索。评价需具体有针对性,关注思维过程与学习方法 。

如幼儿探索“树叶颜色差异”提创意想法,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如“问题提得好,一起想想怎么解决”“观察仔细,方法有趣,再想想其他方法”。借反馈评价增强幼儿自信,激发兴趣,促进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发展。

五、户外自然探索游戏实践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探索树叶的奥秘

户外树林观察树叶活动中,幼儿被树叶吸引,捡起观察。小满发现银杏叶像小扇子,引发讨论。教师引导观察树叶形状、颜色、纹理等,提问“树叶形状为何不同”“颜色为何有差异”,幼儿猜测后,教师鼓励观察不同树木树叶找证据。观察中幼儿发现树叶颜色多样,教师引导从季节、生长阶段思考,鼓励回家与家长查资料寻答案。此次探索,幼儿深入了解树叶特征,学会多角度思考,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提升科学思维与观察力。

5.2 案例二:观察蚂蚁的生活

教师带幼儿在草坪观察蚂蚁,幼儿发现蚂蚁洞及忙碌蚂蚁。安安问“蚂蚁在做什么”,教师引导观察搬运食物、照顾幼虫、筑巢等行为。幼儿分组观察,有用放大镜看外形,有看爬行路线,有看同伴交流。发现蚂蚁沿固定路线爬行,猜测“借气味辨方向”。为验证,幼儿在路线划道,见蚂蚁迷失,更深入思考其习性生存方式。此次观察,幼儿全面认识蚂蚁生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与逻辑思维,体验发现乐趣。

六、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探究表明,户外自然探索游戏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对幼儿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好奇与探究欲,提供丰富素材和真实情境,促其主动学习,提升科学思维与观察能力。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索、引导合作学习、及时反馈评价等策略,能有效发挥游戏教育价值,助力幼儿科学素养培养。

6.2 教育建议

幼儿园:重视投入户外自然探索游戏,合理规划场地,打造花园、果园等多样探索区域,提供丰富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对发现学习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让教师熟练指导游戏,发挥教育功能。

教师:树立正确观念,以发现学习理论为导,尊重幼儿主体,关注兴趣需求。游戏中捕捉教育契机,创适宜问题情境,引导积极思考探索。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灵活用策略,促幼儿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发展。

家庭:积极支持幼儿参与户外自然探索,周末等休闲时间陪幼儿走进自然,共观自然并解答疑问,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探索精神。密切联系幼儿园,共注幼儿成长,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6.3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拓展领域,深入探究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户外自然探索游戏中科学思维与观察力发展特点规律,为精准教育策略提供依据。也可研究游戏与艺术、语言、数学等领域融合,促幼儿全面发展。还可探索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丰富游戏形式内容。

参考文献

[1] 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虞永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