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乐器渐进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张琼
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单调且缺乏器乐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多样化音乐学习需求。多乐器渐进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引入各种类型的乐器,在感受各种类型乐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所以探究多乐器渐进式教学小学音乐课实施路径及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这对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堂多乐器渐进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s )乐器选择与配置的分层递进策略研究
多乐器渐进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合理挑选并安排教学乐器,一二年级选用口风琴当作基础乐器,它的键盘式结构利于学生领悟音高关系,吹奏方式比较简易,可以同步训练手指协调性和气息控制,三年级采用巴乌这个民族吹管乐器,让学生初步接触单管吹奏技巧,四年级学习排箫,凭借多管并列的结构加深音准概念,五六年级掌握葫芦丝演奏,这是民族器乐学习的升级版,建立起从键盘吹奏到单管吹奏再到多管吹奏最后到葫芦丝的完整体系。
(二)技能训练与曲目安排的螺旋式上升模式
技能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二年级口风琴教学从认识键盘位置,掌握基本指法开始,逐步加入双手配合,和弦练习等内容,三年级巴乌训练重点是气息的运用和音孔的按压技巧,四年级排箫主要训练吹奏角度和不同音管之间的转换,五六年级葫芦丝深入学习滑音,打音,颤音等民族特色技巧,曲目选取由儿歌,民谣这类简单作品起步,渐渐转向经典音乐作品[1]。
(三)融合式课堂的教学组织与实践探索
融合式教学把各种乐器融合起来,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口风琴组承担和声基础,巴乌组承担副旋律,排箫组增添音色层次,葫芦丝组演奏主旋律,教师营造音乐情境,用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展开教学,定期举办班级音乐会,器乐比赛等实践活动,开展跨学科融合活动,比如同美术课合作创作音乐绘本,同语文课合作做诗歌配乐,格外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2]。
二、多乐器渐进式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
(-) 多维学习过程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是多乐器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技能、态度、合作、创新等方面来制定评价标准。技能方面主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演奏技能,口风琴阶段主要评价指法是否准确、触键是否有力、节奏是否稳定;巴乌阶段主要评价口型是否规范、气息是否控制得当、音准是否把握得住;排箫阶段主要评价吹奏角度是否合适、换管是否顺畅、音色是否统一;葫芦丝阶段主要评价技巧是否运用自如、音乐是否把握得住、风格是否把握得住。态度维度重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上课的参与性、做练习的主动度等情感上的投入情况。合作维度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如何协调配合、互相帮助、接纳他人的意见。创新维度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有所创新。这样的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避免出现某一方面的偏颇,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3]。
例如,《小星星》的器乐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四个维度的过程性评价表,技能维度上,教师在学生练习口风琴演奏时,主要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弹奏出“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完整旋律,手指是否保持正确的弧度,记录每个学生的音准准确度、节奏稳定度。态度维度上,教师统计学生主动举手示范的次数、课后主动到音乐教室练习的时间。合作维度上,教师在小组合奏练习时,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其他同学演奏时保持安静倾听、是否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加入自己的声部、是否能够主动向他人或
他人主动向自己寻求或给予帮助。
(二)展演实践综合能力评价机制
展演实践评价是检验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建立一个包括演奏技术、音乐表现、舞台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体系。演奏技术评价要看学生的基本功是否牢固,能否完整准确地演奏作品。音乐表现评价要看学生是否能理解作品,能否用演奏表达出音乐的情感。舞台表现评价学生的台风、仪态、与观众的互动能力。团队合作在合奏项目中要评价学生的配合默契程度。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观众评价。并且要有多种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
例如,器乐展演,学生演奏《欢乐颂》合奏时,评价小组用综合评价,演奏技术方面,看学生的排箫吹奏姿势是否正确,各管音准是否准确,换管是否流畅,每一项都给分,音乐表现方面,看学生是否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是否有强弱变化,舞台表现方面,看学生上下场是否有序,演奏姿态是否端正,是否有眼神交流和微笑,团队协作方面,看各个声部之间是否平衡,进入是否整齐,结束是否统一,评分采用教师打分占 60% ,其他班级学生代表打分占 25% ,家长观众投票占15%的比例。
(三)成长档案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探究
成长档案是记录学生音乐学习全过程的载体,是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档案内容要全面,包含学习记录、作品集、反思日记、评价反馈等板块,学习记录详尽记录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与掌握情况,作品集收集学生的演奏录音录像,反思日记记录学习心得与改进计划,评价反馈汇集各方评价意见,档案要注重过程性和连续性,定期更新并总结分析,通过档案材料的整理,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进步轨迹,家长可以知晓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就能发挥评价的发展性作用。
例如,学巴乌演奏《小燕子》,成长档案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记录部分,每周贴一张“巴乌学习进度卡”,绿色表示已完全掌握的音阶和指法,黄色表示基本会吹但不够流利的部分,红色表示还需要重点练习的难点。作品集中放着学生从只会吹单音到能完整演奏整首歌曲的录音文件,每个录音都标上日期,还写有老师写的简短评语。反思日记里,学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画出自己练习时的表情变化,写下“今天终于吹响了巴乌高音”“学会了控制气息的方法”之类的体会。评价反馈部分收集了音乐老师的月度评语、同组同学的鼓励留言以及家长听完练习后的感想。
结语
多乐器渐进式教学为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活力,口风琴,巴乌,排箫,葫芦丝的递进式学习路径加上完备的评价体系,能够切实改进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手段,着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情,从键盘吹奏乐器走向民族吹管乐器,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演奏技艺,又传承了民族音乐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心,评价体系的形成一定要遵照发展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音乐学习里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珏.呼和浩特新城区 X 小学音乐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D].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2]盛子青.完善九江双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D].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2018.
[3]郑晓棽,吴成建,缪露雯,等.茶器为器,茶乐为声: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自制茶乐器创编节目实践——基于茶文化传承与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J].福建茶叶,2025,47(06):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