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课堂应用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
石婷婷
宿迁市洋河新区梅香街小学 223725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理性认知的关键学科,但传统课堂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单一的教学模式,易使小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AI 课堂应用凭借智能化、交互性、个性化等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当前,AI 在课堂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但关于其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仍需深化。
一、AI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现状与特点
1.1 AI 课堂应用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AI 课堂应用的主要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常见的有 AI 教学软件,这类软件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同步学习模块,涵盖知识点讲解、例题分析等环节,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软件节奏开展学习。还有智能题库系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对应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针对性巩固知识。
1.2 小学数学课堂中 AI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
小学数学课堂中,AI 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节奏由教师把控,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难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而 AI 应用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速度。例如,在知识点讲解环节,AI 可通过重复播放、多角度解析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打破传统教学 “一刀切” 的局限,让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1.3 小学生对 AI 课堂应用的接受度与反馈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对 AI 课堂应用的接受度整体较高。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阶段,AI 应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学生参与 AI 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主动操作 AI 工具、参与互动练习的意愿较强。从反馈来看,多数学生表示在 AI 辅助下学习数学更轻松,能更快理解原本抽象的知识点,这种积极反馈也进一步促使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融入 AI 应用,形成良性互动。
二、AI 课堂应用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核心作用
2.1 AI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满足差异化兴趣需求
AI 能够基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有效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兴趣需求。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AI 可精准判断学生的 掌握程度和学习偏好。对于喜欢挑战的学生,推送难度稍高的拓展内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这种个性化规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开展学习,避免因内容过难或过易导致的兴趣减退,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2 AI 互动式教学场景,增强学习参与感
AI 构建的互动式教学场景,能显著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感。在课堂上,AI 可设计多种互动环节,如数学小游戏、在线抢答、小组协作任务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操作,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例如,在学习图形认识时,AI 可设计图形分类小游戏,学生通过点击屏幕将不同图形归类,正确归类后会获得虚拟奖励。
2.3 AI 趣味化知识呈现,降低难度提升吸引力
AI 通过趣味化的知识呈现方式,降低了小学数学学习的难度,同时提升了知识的吸引力。传统教学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分数、几何图形等,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 AI 可将这些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动画、情景故事等形式。比如,在讲解分数时,AI 通过动画展示将蛋糕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含义;在学习几何图形时,通过情景故事将图形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三、优化 AI 课堂应用以强化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策
3.1 结合数学知识点优化 AI 教学内容设计
优化 AI 课堂应用,需结合小学数学知识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首先,要确保 AI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衔接,准确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避免内容偏离教学目标。其次,针对不同知识点的特点设计教学形式,如对于计算类知识点,可设计趣味计算闯关活动;对于几何类知识点,可强化可视化操作环节。
3.2 平衡 AI 应用与教师引导,避免技术依赖
在 AI 课堂应用中,需平衡 AI 应用与教师引导,避免过度依赖技术。AI 虽能为教学提供诸多便利,但无法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需发挥主导作用,在 AI 教学环节前,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在 AI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课后,教师还需结合 AI 提供的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后续教学计划,确保 AI 应用与教师引导相辅相成,提升教学效果。
3.3 建立 AI 应用效果反馈机制,调整兴趣激发方案
建立 AI 课堂应用效果反馈机制,是优化兴趣激发方案的关键。反馈机制可涵盖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两个层面。学生反馈可通过课堂问卷、课后交流等方式收集,了解学生对 AI 教学内容、形式的喜好和建议;教师反馈则基于教学观察,记录 AI 应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等情况。定期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找出 AI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容趣味性不足、互动环节设计不合理等,针对性调整兴趣激发方案,不断优化 AI 课堂应用,提升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效果。
四、结论
本文围绕 AI 课堂应用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 AI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现状与特点,阐述了其激发学习兴趣的核心作用,并提出了优化 AI 应用的策略。研究发现,AI 课堂应用通过多样化形式、个性化路径和趣味化呈现,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针对性。但在应用过程中,需平衡 AI 与教师引导,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许志刚.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23):78-81.
[2]陈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化教学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5,(27):80-82.
[3]丁新照.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校园,2025,(0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