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急诊护理课程中课程思政与目标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作者

林桂华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513000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护士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急诊护理操作方法,可以冷静的对待突发情况[1]。阶段性目标学习成为近些年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了对各方面的管理问题。实际教学中需要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保证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思政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良好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和职业道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 例急诊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参与者,2023 年11 月至2024 年 5 月的急诊护理专业学生 30 例作为对照组,2024 年10 月至2025 年7 月的急诊护理专业学生30 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6 例、24 例,年龄16~31 岁,均数(23.46±3.27)岁,带教时间 3~12 周,均数(6.29±1.23)周,中专 12 例、大专 15 例、本科 3例;观察组:男女5 例、25 例,年龄17~46 岁,均数(23.45±3.26)岁,带教时间3~12 周,均数(6.32±1.25)周,中专6 例、大专22 例、本科2 例;在统计学软件中输入一般资料,检验结果无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在临床急诊护理工作中,教和学的带教模式全部应用在教学中,针对心肺复苏、重度溺水等急救方法,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在课程结束后再对学生进行考核。

观察组选择课程思政与目标教学模式,主要措施为:(1)制定教学目标:由护士长、教学组长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总目标为熟悉掌握急诊护理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护理理论和技能,依据实习时间确定阶段性目标,遵循层级递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共制定 4 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目标执行1 周:环境适应与基础技能培训,主题为急诊科布局、制度与基础操作。岗前培训:1.科室介绍:环境布局、分区、设备物资存放;2.急诊科核心制度(分诊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3.职业安全与防护(标准预防、锐器伤处理、暴力事件应对)。基础技能:1.生命体征监测;2.急诊分诊流程;3.静脉穿刺、吸氧、吸痰、导尿等操作示范与练习;4.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的认知与简单操作。第二阶段目标执行1 周:急救技能与常见急症护理,主题为急危重症识别与急救配合。重点内容为:1.常见急症护理(胸痛、卒中、创伤、呼吸困难、中毒);2.CPR 团队配合;3.急救药品分类与使用注意事项。情景模拟:1.模拟抢救案例(如过敏性休克、急性心梗);2.批量伤员的检伤分类。第三阶段目标执行1 周:专科操作与仪器使用,主题为急诊专科设备与护理文书。技能培训:1.呼吸机管路连接与参数观察;2.洗胃机、输液泵的使用与维护;3.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操作。文书规范:1.急诊护理记录单书写,2.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要点。第四阶段目标执行1 周:综合演练与总结,主题为实战整合与反馈。综合训练:1.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急诊护理工作,贯穿分诊-抢救-记录-转运全流程;2.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并授课:教学组结合思政课程目标、护理岗位工作内容、护生实际情况及考试要求等,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最后进行整合。要了解 wijk 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护理前沿、时事政治及经典事件,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提高其职业使命感,确保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以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为主。3.在每个阶段目标开始和结束前,需要进行总结,了解每个阶段的学习要点,让护生做好预习和自学工作,对于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典型案例,需要结合其病例内容完成一次讲课,同时自行完成一次案例查房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研究中涉及的急救护理学成绩、学生实习表现评价、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评价等指标进行详细检验。1.4 统计学方法

SPSS25.0 为统计学软件,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率(%)],t 检验计量资料( , ρP<0.05 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学生急救护理学成绩

观察组理论知识 (92.07±2.45) 分、操作技能 (93.57±2.57 )分;对照组理论知识( 89.15±2.34) 分、操作技能( 89.32±2.19) 分;结果显示 t 值=4.721/6.894,P 值 <0.001 。

2.2 比对两组学生实习表现评价观察组学生实习表现评价评分大于对照组( iP≺0.05 ),见表 2。

表2 比对两组学生实习表现评价

2.3 比对两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评价评分

察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评价大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3。

表3 比对两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评价

3. 讨论

课程思政与目标教学模式应用在急诊护理课程教学中效果明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与当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喜好和形式予以了解,让学生更容易指出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2]。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前学 习潮流相符,方便为其 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进而充分感受到课程的温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予以激发。急诊护理学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含多种模块,如急诊护理、多学科协作等,更多侧重于理论和实践融合,方便开展抢救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课程教学中采用课程思政与目标教学模式效果明显,可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其提高学生实习表现评价、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评价,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急诊护理知识。

参考文献:

[1]谢晓敏.叙事护理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名医,2024,(5):180-182.

[2]樊芳芳,班敬孝.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本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1):78-80+84.

[3]王美英,杨莹,薛霞香,等.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7):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