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与创新
张宏文
张家口开放大学 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一、守正:锚定开放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根本方向
“ 守正” 是开放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根基所在。所谓 “ 正” ,即教育的本质规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思政工作的核心要义。开放大学教育受众群体广泛、年龄层次多样、职业背景复杂、学习需求多元,且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师生互动频率较低,这使得思政工作面临 “ 覆盖难、渗透难、共鸣难” 的挑战。唯有牢牢守住根本,才能在复杂多样的教育场景中不偏航、不走样。
(一)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办学方向是教育的 “ 定盘星” 。开放大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还是师资建设、服务保障,都要始终围绕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展开。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思政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思政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将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办学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确保开放大学教育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主流价值的重要阵地。例如,各级开放大学应成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重点任务,将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深度融合,通过 “ 党建 + 课程思政” “ 党建 + 社会实践” 等模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二)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偏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开放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开放大学教育学员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技能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弱化价值引领。相反,开放大学教育学员作为社会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其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社会发展质量。因此,必须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招生、教学、考核、毕业的全流程,既要教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员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伦理。例如,在《行政管理》课程中,结合基层治理案例,引导学员树立 “ 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通过行业典型案例分析,强化学员的诚信意识与法治观念。
(三)坚守思政教育核心内容不缺位
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开放大学教育学员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必须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学员深刻领悟 “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 四个意识” 、坚定 “ 四个自信” 、做到 “ 两个维护” 。同时,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让学员从历史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升学员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开放大学教育应依托线上平台,整合优质思政资源,建立 “ 思政课程资源库” ,确保核心内容全覆盖、无遗漏。
二、创新:突破开放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现实困境
“ 创新” 是开放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活力之源。面对开放大学教育学员 “ 分散化、成人化、职业化” 的特点与 “ 线上为主、自主学习” 的模式,传统 “ 课堂讲授式” “ 单向灌输式” 的思政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只有在载体、方法、机制上不断创新,才能让思政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更有实效性。
(一)载体创新:构建 “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思政教育平台
线上平台是开放大学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将思政元素融入线上教学的各个载体。一是优化线上课程设计,推动 “ 思政课程” 与 “ 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在思政必修课中,采用 “ 微课 + 直播 + 讨论” 的形式,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案例讲解;在专业课程中,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制作 “ 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通过 “ 知识点 + 思政点” 的结合,实现 “ 润物细无声” 的价值引领。例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结合跨境电商发展案例,引导学员思考 “ 中国品牌如何走向世界” ,激发其民族自信与创新精神。二是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增强思政教育的参与性。利用学习通、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工具,开设 “ 思政话题讨论区” “ 在线答疑直播间” “ 学员分享会” 等栏目,鼓励学员围绕社会热点、职业困惑等话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形成 “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的思政教育氛围。
(二)方法创新:采用 “ 个性化 + 精准化” 的思政教育策略
开放大学教育学员的多样性决定了思政工作必须摒弃 “ 一刀切” 的模式,采用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方法。一是建立学员思政档案,实现 “ 一人一策” 。通过入学问卷调查、日常学习行为分析、线上互动表现跟踪等方式,全面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职业需求、价值取向,建立涵盖学员基本信息、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的思政档案,为精准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依据。例如,针对青年学员,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中年学员,侧重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针对老年学员,注重传统文化与健康生活理念引导。二是运用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选取与学员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行业先锋事迹、基层治理典型经验、身边的道德模范故事等,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思政内涵。例如,在《社会保障》课程中,模拟 “ 低保政策落实” 情境,让学员扮演工作人员、低保户等角色,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民生意义。
(三)机制创新:完善 “ 协同化 + 长效化” 的思政工作体系
思政工作不是单一部门的任务,需要构建多方协同、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 “ 校地联动、校企合作” 的协同机制。开放大学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例如,与地方党校合作开发思政课程,与企业联合开展 “ 职业素养提升” 培训,与社区共建 “ 终身学习思政教育基地” 。二是完善 “ 师资培养、考核激励” 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建立思政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将思政教学成效、学员思想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思政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健全 “ 过程监督、效果评估” 的反馈机制。建立思政工作全过程监督体系,通过线上学习数据监测、学员满意度调查、教学质量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思政工作开展情况。
三、结语
新时代赋予开放大学教育新的使命,也对开放大学教育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开放大学教育必须牢牢把握 “ 守正”与 “ 创新” 的辩证关系,既要坚守教育初心、筑牢思想根基,又要勇于突破创新、增强工作活力,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吸引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开放大学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开放教育思政工作——以福建开放大学文经学院为例. 刘玉兴.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05)
[2]新时代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以安徽开放大学为例. 陶有云;刘士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3)
[3]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对策探析. 肖武德.2023 高等教育科研论坛论文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