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王丽蓉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13
引言
在城市发展的宏大进程中,市政项目宛如基石,支撑着城市的正常运转与持续进步。从日常出行依赖的交通设施,到保障生活的水电供应系统,市政项目渗透于城市的每 处角落。而成本管理,作为市政项目的核心环节,犹如精准的导航仪,引导项目合理利用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市政项目因其独特的性质,在成本管理上与其他项目存在显著差异。
一、市政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1.1 项目复杂性导致成本管理的多元性
市政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囊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管网铺设、园林绿化等多个专业领域。各领域工程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材料设备需求截然不同。例如道路工程需考虑路基处理、路面铺设材料选择及不同结构层成本;桥梁工程则涉及基础施工、上部结构建造,成本构成复杂,且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要求高。地下管网包含给排水、 13x=7 、电力等多种管线,各管线施工时间、空间布局需协调,成本管理需兼顾不同管线材质、管径、施工方法的成本差异。在某城市的综合市政改造项目中,道路工程选用新型沥青材料,虽初期采购成本较高,但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桥梁工程因跨越河流,采用桩基础结合钢结构上部结构,基础施工需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增加了施工成本与技术难度;地下管网施工时,给排水与燃气管线并行,为避免相互干扰,采用特殊施工工艺,这也导致成本上升。
1.2 受公众关注度高对成本管理的约束性
市政项目关乎市民日常生活,从家门口的公园建设到城市主干道的修缮,一举一动都备受公众瞩目。公众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都极为关注,尤其是成本使用的合理性与透明度。一旦成本管理出现问题,如资金浪费、成本超支,极易引发公众质疑,影响政府公信力。因此,市政项目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与流程,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要有清晰记录与合理依据。在项目预算编制、招标采购、施工结算等各个环节,都要接受公众监督。在某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中,公众通过政府官网公示信息,对项目预算中的景观小品造价提出疑问,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论证,重新核算成本,优化设计方案,降低造价的同时保证景观效果,赢得公众认可,维护了政府形象。
1.3 施工环境复杂带来成本管理的动态性
市政项目大多在城市建成区内施工,周边环境复杂,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施工场地狭窄,材料堆放、设备停放空间受限,可能需 赁场地 成本 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需协调与周边居民、商户的关系,应对交通疏导、噪音污 进行道路改造,施工时要尽量减少对居民出行与商户经营的影响,可能需调整 成本变动。在某老旧街区道路拓宽项目中,因场地狭窄,需租赁附近闲置 每月增加租赁成本 3 - 5 万元;为减少噪音对居民休息影响,夜间施工时段缩短,工程进度放缓,设备租赁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约 10%-15% 。
二、市政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政策法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政策法规的变动对市政项目成本有 接且深远的影响 在项目前期,土地征收政策、环保法规等影响项目征地拆迁成本与环保措施费用。 采取更完善的防尘降噪、污水处理措施,这无疑增加了环保设备 成本,如增值税税率变动,会改变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环节的 新,可能导致设计变更,进而增加施工成本。在某市政基础 理设施并采用全封闭施工防尘网,环保成本增加约 80 - 100 万元; 计变更,施工成本增加 15%-20% 。
2.2 市场波动因素对成本的冲击
市政项目建设周期长,材料、设备、人工等市场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显著。建筑材料价格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产地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频繁。如钢材、水泥价格在短期内可能大幅上涨,直接增加项目材料采购成本。设备租赁市场也不稳定,施工旺季设备供不应求,租金上涨。人工成本同样受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且在某些地区特定时段,劳动力短缺会进一步推高人工成本。
2.3 项目自身特性因素对成本的制约
市政项目的规模、工期、技术难度等自身特性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型市政项目,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大量的工程建设内容,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征地拆迁、土建施工、设备购置与安装等,成本基数大。工期长短直接影响项目管理成本、设备租赁成本及人工成本。工期延长,不仅会增加管理人员工资、设备租赁费用,还可能因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调整等因素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技术难度高的项目,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桥梁建设,需要采用特殊施工工艺、先进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这都会显著提高项目成本。
三、市政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3.1 构建全面成本管理体系
构建全面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如项目经理负责整体成本把控,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核算 方案优化以控制技术成本等,形成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本预算编制、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与成本考核制度。规范成本预算 控制标准,对各项成本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及时发 核指标,将成本管理绩效与员工薪酬、晋升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与规范的流程,保障成本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成本动态监控机制
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成本动态监控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材料使用量、设备运行时间、人工工时等数据,传输至监控平台。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 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及时发现成本偏差。 定比例时,平台自动预警,管理人员可迅速排查原因,是施工工艺问 料浪费,进而 。同时,利用 BIM 技术对项目进行可视化管理,直观展示项目进度与成本的动态关系, 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成本控制计划,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实时跟踪、精准分析与有效调控,确保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3.3 提升人员成本管理素养
通过组织定期培训,提升项目团队成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与专业能力。培训内容涵盖成本管理理论知识、成本控制方法与技巧、相关政策法规等。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让员工深入了解成本管理在项目中的重要性及实际操作要点。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如设立成本节约奖,对提出有效成本节约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员工进行奖励。将成本管理绩效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与员工薪酬、晋升直接挂钩,激发员工主动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提升整个项目团队的成本管理水平。
四、精细化成本预算管理
4.1 精准编制成本预算
在编制市政项目成本预算时,摒弃传统的粗放式估算方法,采用精细化的作业成本法。深入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作业活动,明确其资 耗情况。例如,在道路施工中,对路基土方开挖、运输、回填,路面基层铺设、面层施工等每一道工序进行详细拆解,精准核算所需的人工、材料、设备等成本。结合市场价格调研数据,考虑价格波动因素, 为每 业活动制定合理的成本标准。对于材料成本,不仅要考虑当前采购价格,还要预估施工周期内价格的可能 定的价格调整空间。通过这种方式,编制出详细、准确且具有前瞻性的成本预算,为后续成本控制提供坚实基础。
4.2 动态调整成本预算
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情况与预算往往存在差异,因此成本预算需要具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定期的预算审查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对项目成本执行情况进 面审查。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分析成本偏差产生的原因,如设计变更、 市场价格大幅 等。 对于因合理因素导致的成本偏差,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例如,若因政策要求项目增加环保设施投入, 致成本上升,经评估后相应调整成本预算。同时,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推进情况,对后续施工阶段的成本预算进行动态优化,确保预算始终贴近项目实际需求,有效指导成本管理工作。
4.3 预算执行责任落实
为确保成本预算得到有效执行, 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明确各部门在成本预算执行中的职责,如工程部门负责 负责把控材料采购成本等。为每个责任主体设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目标 人的绩效挂钩。例如,若采购部门能够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 低于预算目标,可给予相应奖励;反之,若因采购失误导致成本超支, 通过这种责任落实与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各部门和员工执行成本预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保障成本预算的顺利执行。
五、优化合同管理以控制成本
5.1 合同条款精细化制定
在市政项目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进行精细化制定。特别是涉及成本管理的条款,如工程价款支付方式、变更计价原则、风险分担机制等,要进行详细且明确的约定。在工程价款支付方面,根据项目进度节点设置合理的支付比例,避免过早或过晚支付款项对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 对于变更计价,明确规定变更工程的计量方法和计价标准,防止因变更计价不明确导致成本纠纷。在风险分担机制中,合理划分项目各方承担的风险范围,如对于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约定在 定幅度内由施工方承担,超出幅度则由双方协商分担。通过精细化的合同条款,为项目成本管理提供明确的依据和保障。
5.2 合同执行过程监控
合同签订后,加强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监控。建立合同执行跟踪台账,详细记录合同履行情况,包括工程进度、质量、款项支付、变更情况等。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影响成本的问题。例如,若发现施工方进度滞后,可能导致项目管理成本增加、设备租赁周期延长等成本上升情况,及时依据合同条款督促施工方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并追究相应违约责任。同时,对于合同变更情况,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变更程序进行管理,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防止因随意变更导致成本失控。
5.3 合同纠纷妥善处理
在市政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合同纠纷。当纠纷发生时,要及时、妥善地进行处理,以避免对成本造成更大影响。建立合同纠纷处理机制,明确纠纷处理流程和责任部门。对于一般性纠纷,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尽量在友好的氛围中达成一致意见, 导致 济损失。对于较为复杂的纠纷,可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或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在纠纷处理过程中,要充分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要考虑纠纷处理成本,选择最经济、有效的解决方式,将合同纠纷对项目成本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强化风险应对保障成本管理
6.1 全面风险识别与评估
对市政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除了政策法规、市场波动等常见风险外,还包括项目技术风险、施工安全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例如,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可能存在技术不成熟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成本上升的风险;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工期延误、赔偿费用增加等成本损失;恶劣的自然环境,如暴雨、洪水等,可能损坏施工设备、影响施工进度,进而增加成本。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组织项目团队成员、专家等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后续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6.2 针对性风险应对策略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政策法规风险,建立政策跟踪机制,及时了解政策动态,提前调整项目成本管理策略。如预测到环保政策将进一步收紧,提前规划环保设施建设投入,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对于市场波动风险,采用套期保值、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等方式降低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因人工、设备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成本影响。对于技术风险,在项目前期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试验,确保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行性;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降低技术实施风险。对于安全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防护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减少事故损失成本。
6.3 风险监控与动态调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对风险进行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实时掌握风险状态。例如,对于材料价格风险,设定价格波动预警线,当材料价格波动达到预警线时,及时启动应对措施。同时,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和新出现的风险因素,对风险应对策略进行动态调整。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及时评估该风险对成本的影响,并调整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如增加技术支持、调整施工方案等,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保障市政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七、结论
市政项目成本管理因其独特特点,面临着政策法规、市场波动及项目自身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通过构建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上夯实基础;强化成本动态监控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实时管控;提升人员成本管理素养,激发全员参与热情,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对市政项目成本的精准控制与合理优化。
参考文献
[1]禹珺.市政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2024,(04):39-41.
[2]王伟.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19,(31):155-157.
[3]战琪.某地区市政绿化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