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路径
阎晨
广州工商学院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规则正经历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逐渐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推出,标志着国际贸易规则向绿色低碳方向的重大转型。本文旨在探讨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路径,分析其驱动因素、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中国实践提出应对策略。
二、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趋势
(一)碳定价机制的兴起与全球扩张
碳定价机制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核心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其碳价在 2023 年一度突破 100 欧元/吨。截至 2025 年,全球已有 38 个运行的排放交易系统(ETS),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 19‰ 碳定价机制通过设定排放上限和交易机制,使碳排放具有稀缺性,进而通过市场交易发现碳价格,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与扩展
绿色贸易壁垒正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CBAM 作为单边惩罚型机制的代表,要求进口商为其进口到欧盟的高碳产品支付相应的费用,以弥补这些产品在其原产国未支付的碳成本。CBAM 的实施将显著提高高碳产品的进口成本,促使全球供应链向低碳转型。此外,电池法案、航运碳减排等气候贸易规则的推出,也进一步强化了绿色贸易壁垒。
(三)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标准化与国际化
产品碳足迹管理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要求。欧盟新电池法要求未来的电池产品具有更低的碳足迹,中国也在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推动产品碳足迹的国际互认,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绿色竞争力,满足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三、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规则变革的驱动因素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减排目标,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促使国际贸易规则向绿色低碳方向变革。
(二)国际贸易市场需求的变化
全球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际贸易市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环保、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产品,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使得企业不得不加大对绿色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绿色含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新兴国际贸易规则的出现
碳关税等新兴国际贸易规则的出现,对绿色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高碳排放产品征收关税,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这一规则的实施将使得绿色竞争力成为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槛,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绿色化转型。
四、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规则变革面临的挑战
(一)碳定价机制的国际协调难题
尽管碳定价机制在推动碳减排方面效果显著,但其国际协调仍面临诸多难题。不同国家的碳定价水平、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方式等存在差异,
导致碳市场碎片化,影响了碳定价机制的有效性。此外,碳信用的国际认可度、市场稳定性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公平性质疑
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引发了公平性质疑。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可能加剧全球贸易中的不平等,导致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和政治经济分歧。
(三)企业转型成本与技术瓶颈
国际贸易规则的绿色化转型要求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转型成本高昂,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此外,碳足迹核算、碳标签认证等新要求的实施,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五、中国应对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规则变革的路径
(一)完善碳定价机制,提升碳市场有效性
应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提高碳价有效性。通过引入拍卖机制、优化配额分配方式等措施,增强碳市场的灵活性和激励作用。同时,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对接与合作,推动碳定价机制的国际化进程。
(二)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国际互认
应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推动产品碳足迹的国际互认。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碳足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升中国在国际碳足迹管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提升产业竞争力
应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清洁能源、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绿色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的绿色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六、结论
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是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趋势。面对这一变革,中国应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完善碳定价机制、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路径,推动国际贸易规则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绿色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将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泉.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合法性争议与中国因应[J].南京社会科学,2024,(12):109-122.
[2]刘长松.全球绿色贸易发展与碳中和进程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经济与管理,2024,38(05):77-84.
[3]庄贵阳,周枕戈,王思博,等.绿色竞合态势下中国碳中和政策的国际协同[J].拉丁美洲研究,2023,45(05):62-77+160.
[4]王文,刘锦涛.碳中和引发的大国博弈规则重塑——基于碳约束下的生产转型与国力升级视角[J].探索与争鸣,2023,(07):118-131+179.
[5]魏德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碳标签运行之法律规制[J].学术交 流,2023,(04):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