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工工作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中的角色定位与方法创新
马莉
佛山市顺德区路桥养护有限公司 528300
一、引言
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薪酬制度调整、人员优化配置等举措,使企业与职工间的利益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关系矛盾呈现出诉求多样化、成因复杂化、化解难度增大等新特点。政工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在凝聚职工共识、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其在劳动关系矛盾化解中的角色定位,创新工作方法,对维护企业稳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中的角色定位
2.1 思想引领的 “导航员”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首要角色是职工思想的 “导航员”。在劳动关系矛盾中,部分职工因对改革政策不理解、对自身权益认知模糊,易产生抵触情绪。政工部门需通过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方式,向职工阐释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逻辑,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大局观。例如,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政工人员主动深入班组,解读安置政策,消除职工的焦虑情绪,为改革顺利推进奠定思想基础。
2.2 矛盾化解的 “调解员”
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 “调解员”,政工工作需搭建企业与职工间的沟通桥梁。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多、层级复杂,利益诉求差异较大,易引发劳动报酬、岗位调整、福利保障等方面的矛盾。政工部门应主动介入矛盾纠纷,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谈心等形式,倾听职工诉求,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合理意见,推动双方达成共识。同时,针对突发的劳动关系矛盾,政工人员需第一时间介入,稳定局面,防止矛盾激化升级。
2.3 权益保障的 “守护者”
政工工作还是职工合法权益的 “守护者”。国有企业肩负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保障职工权益是其重要职责。政工部门需协同人力资源、工会等部门,监督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确保职工的工资、社保、休息等权益得到落实。此外,针对困难职工、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政工工作要通过帮扶慰问、技能培训等举措,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性。
三、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化解劳动
3.1 工作理念与时代需求脱节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理念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矛盾化解的需求。一些政工人员仍沿用传统的 “说教式” 工作方式,忽视职工的个性化需求和情感诉求,导致工作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在面对职工因薪酬差距、职业发展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未能从职工的实际利益出发寻找解决办法,仅强调“服从大局”,反而加剧了职工的不满情绪。
.2 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机制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沟通协调机制不畅通,企业管理层与职工间缺乏常态化的沟通渠道,职工诉求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另一方面,联动协作机制缺失,政工部门与人力资源、工会、法务等部门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此外,矛盾预警机制不完善,对潜在的劳动关系矛盾缺乏预判能力,往往在矛盾爆发后才被动应对。
3.3 工作载体缺乏创新活力
政工工作载体单一陈旧,是制约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宣传栏、简报、座谈会等载体,难以满足新时代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接受习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部分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无法及时、高效地传递政策信息、倾听职工声音。同时,缺乏针对不同群体职工设计的特色工作载体,导致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
四、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化解劳动关系矛
4.1 创新工作理念,坚持以职工为中心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需彻底摒弃 “重管理、轻服务” 的传统理念,树立 “以职工为中心” 的创新导向,将职工的核心诉求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政工人员要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服务”,通过 “一对一访谈”“职工需求调研问卷” 等形式,系统梳理职工在薪酬公平、职业晋升、工作生活平衡等方面的诉求。例如,某省属能源国企政工部门针对一线职工反映的 “技能提升渠道窄” 问题,联合培训中心开发 “阶梯式技能认证体系”,配套奖励机制,既满足了职工发展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矛盾。同时,建立 “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站”,聘请专业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针对改革中分流职工开展 “再就业帮扶专项行动”,通过理念转变让职工感受到企业温度,从根源上减少矛盾滋生。
4.2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矛盾化解效能
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政工工作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保障。首先,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 “总经理接待日”“职工意见箱”“线上交流群” 等多种形式,搭建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确保职工诉求能够及时上传下达。其次,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政工、人力、工会、法务等部门在矛盾化解中的职责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矛盾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最后,完善矛盾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职工思想动态、诉求变化等信息,对潜在的矛盾风险进行预判,提前介入干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4.3 丰富工作载体,增强工作吸引力
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多元化活动,创新政工工作载体,提升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实效性。一方面,打造线上政工工作平台,利用企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 直播平 等 及时解读劳动政策、发布企业动态,开设线上留言、咨询板块,为职工提供便捷的诉求表达渠道。 例如, 通过直播形式开展政策宣讲,职工可实时提问,政工人员现场解答,增强政策解读的互动性和易懂性。 展特色线下活动,针对不同群体职工设计主题活动,如面向老职工的 “忆初心、话发展” 座谈会,面向年轻职工的技能竞赛、创新论坛等,在活动中倾听职工心声,化解矛盾分歧。
五、结论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中具有思想引领、矛盾调解、权益保障的重要角色。当前,其在工作理念、机制、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矛盾化解效果。通过创新 “以职工为中心” 的工作理念,健全常态化沟通、多部门联动、矛盾预警机制,丰富线上线下工作载体等路径,可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政治优势,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为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未来,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还需持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探索方法创新,提升服务企业发展和职工群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连昆.“三位一体”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N].滨城时报,2025-04-08(002).
[2]马佳明.基于薪酬视角的集体性劳动关系矛盾形成机理研究[J].营销界,2021,(Z2):109-111.
[3]上海市总工会劳动关系工作部课题组.上海市园区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及矛盾预防化解机制研究[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03):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