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数字化改造与可靠性评估
刘满仓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市 010010
引言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安全防线, 直接影响着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事故防控能力。传统继电保护装置以模拟信号为主,存在响应速 代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运行环境。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继电保护 分析与处理多源信息,实现了保护策略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和 推进,对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数字化改造成为电网企 电保护装置的数字化改造路径及其可靠性评估展开,旨在为相关工程实践和行业标准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与动力
当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负荷结构多元化以及电网互联互通加速,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环境和故障类型愈发复杂。传统保护装置架构封闭、功能单一,难以适应电网智能调度和自愈控制的需求,数字化改造成为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力的关键之举。
从行业政策来看,国家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明确将“保护与自动化设备数字化升级”作为重要目标。电网公司紧跟政策导向,持续加大对继电保护数字化改造的投资,推动继电保护系统与自动化、信息通信等系统深度融合,为数字化改造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技术演进为数字化改造提供了坚实支撑。微处理器、现场总线、同步相量测量(PMU)、IEC61850 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的成熟应用,让继电保护装置的实时性与智能性大幅提升,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能力也显著增强,为数字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同时,电网运行对高可靠性、高灵敏度、高智能化保护的需求愈发迫切。数字化改造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容错能力和在线自诊断水平,更好地应对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和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保护问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加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数字化改造进程,是顺应行业发展潮流、提升电网运行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结构与核心技术
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与传统模拟型装置的最大区别在于信号处理方式和通信能力的全面提升。
数字化装置以高精度数字信号采集模块为基础,通过A/D 转换器实现对电压、电流等模拟信号的实时数字化采样。主控单元基于微处理器完成数据运算与逻辑判断,嵌入式软件实现复杂的保护算法和动作判据。
在通信方面,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普遍采用IEC61850 标准,实现与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互联。以以太网、光纤为载体,构建高速数据通道,支持远程参数整定、在线升级与状态监测。
同步相量测量技术为故障判据和动态分析提供了更丰富的特征量,提升了对高频、低频谐波干扰等特殊故障的识别能力。
数字化装置的自诊断与冗余设计,增强了运行稳定性。例如,多CPU 结构与关键模块双备份,提高了抗故障能力。模块化结构便于现场维护与功能扩展,满足未来技术升级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三、继电保护装置数字化改造的实施要点与挑战数字化改造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涉及系统架构、运行模式、管理流程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在改造实施环节,需针对原有保护系统开展详尽调研与兼容性分析,制定科学的改造方案。改造内容包括信号链路改造、保护定值整定、通信网络配置、信息安全防护等。
新旧装置并存阶段的协同运行是数字化改造的重点难题,需通过接口适配、数据同步、策略联调等手段,保障保护动作的无缝衔接与可靠性。
此外,数字化装置的网络化特征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如网络攻击、数据篡改等威胁。需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访问控制、加密认证、入侵检测等,防止外部攻击对保护动作造成影响。
从运维角度,数字化装置对操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撑,完善应急响应与故障处理机制。
在标准体系方面,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与接口亟需与自动化系统、调度系统标准衔接,推动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
四、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应用
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性评估需从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角度综合考量。
在设计阶段,通过故障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手段识别薄弱环节,优化系统结构。高可靠性元器件的选用、关键部件的冗余配置、智能自诊断功能的完善,是提升设计可靠性的核心。
在运行阶段,通过历史故障数据统计、动作准确率分析、响应时间测定等指标对装置可靠性进行量化评实时监控装置的自诊断日志、温湿度状态、电源电压等参数,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运维平台,能够对大规模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远程集中监测,实现故障趋势预警、健康状态评估与运维资源优化配置。
在应用实践中,某大型电网公司通过对新型数字化保护装置与传统装置进行对比测试,发现数字化装置在故障检测准确率、响应时间、一致性动作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型装置,有效降低了误动、拒动等故障率,为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也应关注数字化装置固有的软硬件耦合复杂、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对其可靠性持续开展动态跟踪与评估,确保装置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结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数字化改造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水平的核心环节。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网络通信与智能诊断技术,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极大提升了保护动作的精准性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改造过程中,需高度关注装置间协同、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建立健全标准规范和安全防护机制。通过科学的可靠性评估体系,实现对数字化装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进一步夯实电网安全防线。未来,随着智能化、融合化趋势的不断深化,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将在绿色能源接入、多能互补、新型电力系统等应用场景中展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现代化和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玥.数字化背景下电厂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5,(04):236-238.
[2]李昊洋.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发展[J].智能城市,2025,11(05):62-66.
[3]王幸主, 文明浩, 李嘉琪, 等. 双重化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4,52(17):16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