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裂缝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
李伟豪 加文浩
宝鸡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引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大型设备基础等领域,是支撑建筑的重要部分。研究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能有效防止裂缝产生,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对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结构最小断面尺寸超过 1 米,或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 25∘C 的混凝土工程。其体积庞大、厚度大,表面系数小,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升温快。这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对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造成威胁。
2.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1 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与水化热、内外温差、约束条件及材料性能密切相关。水泥水化放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而表面散热快,形成较大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受自身及外部约束,温度应力无法释放。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便会出现裂缝。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性能差异,也会影响温度应力的分布,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
2.2 温度裂缝对结构安全的危害
温度裂缝会显著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裂缝的存在为水分、腐蚀性物质等提供了侵入通道,加速钢筋锈蚀,使结构承载力下降,缩短使用寿命。裂缝还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导致结构变形甚至破坏,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构成严重威胁。
3.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
3.1 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与应力的关系
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热使内部温度攀升,因混凝土热传导性差,内部与表面、表面与外界环境形成温差。温差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或收缩,受约束时产生应力。内部升温时膨胀受约束产生压应力,降温时收缩受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混凝土抗拉强度,便出现温度裂缝。
3.2 温度裂缝的形成过程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始于微观层面。混凝土内部本就存在微小孔隙与裂纹,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微观裂纹在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展、连接,逐渐形成可见的宏观裂缝。这一过程受混凝土材料性能、环境温度、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
4.温度裂缝控制技术
4.1 原材料选择
水泥宜选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以减少水化热。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水化热。骨料要选用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石子与砂子,以增强混凝土抗裂性。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可降低水灰比,推迟水化热峰值释放时间,这些都对控制温度裂缝至关重要。
4.2 配合比优化
优化配合比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要合理控制水泥用量,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以减少水化热。可适当增加掺合料用量,以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和收缩。调整水胶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水胶比,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通过试配,确定最佳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和良好的抗裂性能,从而有效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4.3 施工工艺改进
浇筑方式上,可采用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方法,以减小浇筑块体厚度,利于散热。振捣时要均匀、适度,避免过振或漏振,使混凝土密实度均匀,减少裂缝产生的隐患。施工环境方面,要关注气温变化,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施工。养护方法也很关键,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表面水分过快蒸发,这些都对控制温度裂缝有积极作用。
4.4 保温养护措施
保温养护措施能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保温养护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表面温度梯度,避免产生表面裂缝。还能延长散热时间,让混凝土充分发挥潜力和松弛特性,使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贯穿裂缝出现。常用的保温养护材料有塑料薄膜、草袋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5.工程应用案例
5.1 成功应用案例介绍
国家能源集团岳阳电厂循环水池工程,底板厚 1.3 米,地下侧墙厚1.2 米,地上侧墙厚0.8 米,对裂缝控制要求极高。项目采用低水化热水泥,优化配合比,使用掺合料与外加剂,分层浇筑并加强振捣,避开高温时段施工,及时保温养护。山西运城高新区污水厂改造工程,底板厚 1 米,侧板底厚 80 厘米、上厚 40 厘米,也通过类似措施有效控制了温度裂缝。
5.2 具体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
以国家能源集团岳阳电厂为例,在原材料选择上,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及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配合比优化时,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增加掺合料,调整水胶比。施工中采用分层浇筑,均匀振捣,避开高温时段,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草袋等保温保湿材料。这些措施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减小,温度应力降低,最终成功避免了温度裂缝的产生,确保了工程质量。
5.3 经验教训总结
从上述案例可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需多方面综合施策。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优化是关键,要注重降低水化热。施工工艺改进和保温养护也不可或缺,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及时保温保湿能减少温差。施工前需充分准备,进行试配和温度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才能有效预防温度裂缝,为其他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6.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6.1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新型材料和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中前景广阔。如温度控制材料可调控混凝土温度,降低水化热;抗裂纤维材料能增强混凝土抗裂性。随着科技发展,更多新型材料将涌现,为温度裂缝控制提供新途径,提升混凝土性能与工程质量。
6.2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技术在温度裂缝控制中作用显著。它利用网络、计算机等技术,通过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混凝土温度,能自动获取并反馈数据。技术人员可依据监测数据及时下达温控指令,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预防温度裂缝,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安全,推动混凝土施工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7.结束语:
本文深入剖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从概念特点入手,阐述温度裂缝成因与危害,分析其形成机理。探讨了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改进及保温养护等控制技术,并结合工程案例说明应用情况。展望了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及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的发展方向,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泽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11):159-160.
[2]戴闻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0)115-117.
[3]孙蛟松.试析建筑工程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 材发展导向,2023,21(20)175-177